本报讯(记者汪健通讯员沈宣)昨天,省发改委、省国资委、省经信委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我省有关“着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的举措和成效,会上介绍了今年全省将着力进行结构调整的行业及目标等。
这项工作是根据中央有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出的,使得全省在当前严峻的经济形势下,经济结构能实现质量提升、结构改善、活力增强。
据介绍,按照“1+N”的模式,出台实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体方案、6个专项行动方案及降成本等配套政策,“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取得明显进展。其中,2016年压减过剩钢铁产能338万吨,淘汰落后钢铁产能476万吨;化解过剩煤炭产能1011万吨;均提前两年超额完成国家下达任务。
在化解房地产库存方面,全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因城施策,加强和改进房地产市场监管。截至今年3月,全省商品住房库存4719.49万平方米,较去年底减少了662.13万平方米;库存消化周期在18个月以内的有75个县(市、区),比2016年初增加35个。
在稳妥推进实体经济去杠杆方面,相关部门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技术改造等领域的信贷支持力度。积极拓宽融资渠道,着力推进企业上市和再融资,支持企业发行企业债。加强金融监管,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由2015年底54.2%下降至2016年底53.2%。
全省多措并举降低企业成本,2016年出台《关于降低企业成本激发市场活力的意见》,降低企业综合成本近800亿元。今年一季度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降低企业成本振兴实体经济的意见》,提出32条具体措施。在落实各项政策的基础上,预计可为企业降低成本1120亿元左右。
出台《湖北省精准发力补短板三年十大重点工程》,围绕扶贫攻坚、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交通、生态保护、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精准实施一批补短板工程,预计总投资超过5000亿元。
今年全省将继续坚定不移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将继续加快形成“一主两副多极”发展格局。大力支持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支持宜昌、襄阳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推动一批经济基础好、带动能力强的地级市成为新兴增长极,全省多极带动、多点支撑的格局正在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