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共识,而中国已经成为全球金融科技发展的中心,无论是基础技术、应用层面还是商业模式,都处在全球领先的水平。
在经历了互联网金融阶段后,中国金融科技逐渐步入金融与科技深度结合阶段。大数据、人工智能、生物识别、区块链等技术开始与金融业务深度结合,从金融服务的前台向大数据风控、智能投顾、底层安全、分布记账等中后台进行延伸,科技提升金融效率优势进一步显现。
在以中国金融科技企业代表的新技术的推动下,全球金融市场格局正在发生改变,中国金融科技推动全球金融科技发展。
中国金融科技投入全球领先
知名管理咨询公司埃森哲发布的研究报告指出,2016年全球金融科技企业的投资攀升至232亿美元,较上年度增长10%。其中,亚太地区的金融科技融资规模实现翻番,首次超越北美,而中国则贡献了亚太地区投资总额的九成。
花旗、麦肯锡等多家机构都曾在发布研究报告和统计数据时提到,2016年中国Fintech市场开始接替日渐萎缩的西方市场,成为全球Fintech投资人最关注的地区。
以中国金融科技企业巨头中国平安为例,在过去的5年中,该集团每年用于金融科技及医疗科技等领域的创新投入约10亿美元,目前已经拥有1500个专利申请。平安金融科技自主研发的人脸识别、声纹识别等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抢占国际金融科技话语权
权力和话语权的转移总是伴随着经济实力的变化。
比利时鲁汶大学经济学教授罗格·蒂斯指出,中国积极倡导成立亚投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等跨国金融机构,完善了国际多边金融体系,更重要的是让新兴经济体在国际金融事务、地区事务中有了更多发言权。
中国金融科技企业在国际金融竞争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过去一些年里,很多海外金融科技企业来到中国发展,中外金融科技公司之间的合作越来越多。
例如,中国最大的线上财富管理平台陆金所控股已与丹麦盛宝银行、eToro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陆金所也开始与美国知名企业vanguard展开合作,积极探索智能顾投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业内人士认为,陆金所等中国金融科技企业在高速发展的推动下,金融科技主导权的天平开始逐渐向中国倾斜,有助于推动国际金融话语权多元化,甚至打破旧有的全球金融秩序。
新加坡引入中国企业布局金融科技
中国金融科技企业也逐步试水“走出去”,主动占据国际金融市场话语权,同时推动世界金融科技发展。
7月17日,以准入严格著称的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原则性批准“资本市场服务牌照(CapitalMarketSecuritiesLicense,简称CMS)”,给予中国科技企业陆金所的国际平台“陆国际”。
作为亚洲的区域金融中心,新加坡吸引了众多国际一流金融金融机构落户。然而,进入互联网时代后,这些以传统财富管理为主的金融机构,面对无法克服的门槛高、服务有限等“刚性约束”,已经力不从心。
业内分析认为,新加坡引入中国金融科技公司,或许是基于布局金融科技、寻找未来突破方向的考虑。
对于传统基于线下服务的理财市场而言,陆国际的运用人脸识别技术开户和投资操作100%线上完成的技术,其便捷性、安全性和高效率,是传统财富管理模式远远无法达到的。而陆金所创新推出的KYP和KYC系统,运营6年至今,3000多万客户中无一人受到任何损失。
业内人士分析,新加坡引入中国企业布局未来金融市场,从而提高其在世界范围内的竞争力,陆国际也可以借新加坡这个平台实现全球布局,两方合作可以达到双赢。
(武汉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