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为何港台球员唱主角?
2017-08-03 07:21:00 来源:汉网

本报讯8月2日,第三届CBA选秀大会在北京举行。共有51人参选,两轮全部结束,总共11名球员被选中。来自中国台湾和中国香港的球员包揽了前三名。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原因一:大学生球员实力不足

在如今的CBA,俱乐部和球队都更加青睐于传统体工队体系中培养出来的“青年队”的球员。至于大学生球员,由于水平不高而少人问津。

2015年首届状元秀方君磊(北京北控),只在CBA打了一年就匆匆退役,职业生涯只打了1场,拿到2分1板。如今成为湖南长沙一家书店的员工。2016年第二届状元郭凯(广州龙狮队),上赛季打了18场,场均上场11分钟,拿到1.8分1.5板。状元秀表现尚且如此,其他顺位的球员可想而知。

而今年被江苏同曦选中的乔文瀚,之前曾经连续两年参加选秀,但是直到今年的第二轮第三位才被选中。而且之所以被选中,是因为乔文瀚在2016年的NBL联赛中表现出色,成为本土得分王。

原因二:“来之能战者”受青睐

与以往不同,今年CBA规定,此前未在CBA打过球的港澳台的球员只能通过选秀进入CBA,所以今年参选的港澳台球员质量普遍较高。

本届状元陈盈骏早年赴美训练,在NCAA(美国大学篮球联盟)一级球队自由大学队打了好几年。同时他还是中国台北队的选手,算得上久经沙场。“探花”惠龙儿同样是在中国香港联赛打拼多年。将这些拥有实战经验的球员选入队中,来之能战,马上就能提升球队的实力。当然比大多数经验稚嫩,还需培养的大学生球员受欢迎。

(武汉晨报)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