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马梦娅
一周地铁族
这两天的武汉终于降烧了一丢丢,但之前的热,让大批武汉人出门寻清凉。这不,记者就看到市民把地铁当作纳凉点的“壮观”与“尴尬”。(7月31日武汉晨报《武汉地铁站成旅客“纳凉点”近百人成批次纳凉》)
“蹭凉族”的不文明行为却成了不和谐的音符:打着赤膊的,有很多光着脚丫子的,有铺上硬纸躺在地上的,有占据行人通道的,有在地铁站内高声谈笑的,有乱丢垃圾的,有孩子嬉笑打闹没人管的,不一而足。如今武汉已是全国文明城市,市民地铁“蹭凉”莫蹭丢了文明。
让地铁里保持文明精神,大人怎么做,孩子就会怎么学。日前,一熊孩子在福州东街口站站台候车时,出于好奇,按下站台紧急停车按钮,造成1号线列车临停。(7月26日,福州地铁运营分公司官微)。文明在于教育,更在于细节,管好自家熊孩子,也是对公共场合文明的一点贡献。
然而,在这酷暑天气里,有素质的小伙伴们还是占绝大多数的。7月31日,江西南昌一地铁口,出现一个装有600枚硬币的盒子,附一醒目的牌子,上书:如你急需用钱,请自取!每人最多5元!(8月1日,凤凰视频)路人有人好奇,有人远观,市民多表示,自己不会拿,让它帮助有需要的人。这么贴心的举动,让大家都觉得心暖暖的。
(武汉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