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谊路: 汉口变迁史
2017-10-14 07:22:00 来源:汉网

董玉梅

汉口友谊路是中山大道至解放大道的主要道路,武汉地铁一号线友谊路站主体建筑在京汉大道上。

友谊路一带,晚清和民国早期,曾经布满水沟、湖塘。这里也是汉口地皮大王刘歆生的土地。1912年,汉口城市快速扩张,填土修路一时间成为城市的重要事务,刘歆生自筑一小铁路,从滠口运土,将这一带的大片湖淌之地逐渐填平,并在这片土地上规划出了数条道路,全部命名为歆生路。在1919年的汉口市地图上,有8条歆生路同时并存,今友谊路一带就属于歆生路的范畴。

在汉口历史上,刘歆生曾经和孙武有过一场土地纠纷。关于这场纠纷,史家之说大体相同,均为辛亥革命之后形成的新贵——将军团垂涎刘歆生的地产,遂趁孙武担任后湖清丈局督办的时机,把打击矛头直指刘歆生,言刘歆生在后湖的大片土地,地契记载模糊,必须收归公有。刘歆生为保地产,邀请知名人士多方斡旋,纳税乐捐,还把自己的西园送给将军团的重要人物——财政厅长李华堂。又答应组成济生公司,以歆生路系列路名的四万余亩土地低价入股。将军团的重要人物,如吕伯超、李春萱、李华堂都任公司的董事、监事,他们只付三成金额即获十成股份,利润则按股分配。至此,纷纷扬扬几年的清丈风波才告结束。因为这片土地押给了济生公司,各条歆生路随之更改为济生路系列,济生四马路就是今天的友谊路。

1927年下半年,汉口市政府迁到济生马路和济生一马路之间的原天元善堂内,把这里扩建改成了汉口市政府。1929年,湖北省政府报请国民政府又成立了汉口特别市,并裁撤了夏口县建制,其区域及行政事务划入到汉口特别市。汉口成为特别市后,让人印象深刻的事情之一就是改路名。

翻开上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的地图,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府字头的系列地名取代了济生为名的系列路名。汉口市政府的东边是府东路系列地名,西边是府西路系列,南边是府南路系列,北边是府北路。市政府被东南西北路包围在中间。我以为,汉口市政府之所以改济生系列为府字系列,是以这种方式告诉市民政府所在的位置,其意为:只要你想到市政府去,按路名指引的方向便可以顺利到达。和市政府紧邻的多闻里,之所以得到此名,就是因为处在市政府边上,相比居住在其他地方的人,能得到更多的信息。“多闻”实为“消息灵通”的代名词,这真是一个和政府相关的有趣地名。在这个更名的过程中,济生四马路更名为府西二路。

任何一个历史事件,都会在地名中留下踪迹。抗日战争结束后,国民政府着手实行“宪政”。1948年进行全国性“总统”选举。汉口市政府为表支持,于当年将府字系列的地名作了政治意义上的调整,府东路改称宪政路,府西路改称民意路,府南路改称民主街,府北路改称自治街。府西二路摇身一变为民意二路。

1949年后的人民政府,一度和前苏联老大哥关系特别好。1957年4月下旬,前苏联国家元首伏罗希洛夫主席、驻华大使尤金、乌兹别克加盟共和国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拉希多夫、高等教育部部长叶留金及外交部副部长费德林等一行44人,在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彭真、国务院副总理贺龙、外交部副部长姬鹏飞的陪同下,乘专机从广州飞到武汉。武汉市政府安排了60万学生和市民,在伏罗希洛夫一行人通过的道路两旁,举着鲜花夹道欢迎。

民意二路是伏罗希洛夫一行乘车前往中苏友好宫的必经之路,这条路的两边同样是鲜花和笑脸。那一刻的热烈场面之后,民意二路改名为友谊路。当初挥舞鲜花,齐声呼着“欢迎欢迎,热烈欢迎”的中小学生们,已然步入老年,他们是否还记得当初的场面?是否知晓友谊路的路名中,也包含着他们的欢声笑语。友谊路,实为记录中苏友谊的道路。

乘坐地铁来友谊路,寻访历史陈迹,也是颇为有趣的。

(武汉晨报)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