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家湖公园全景记者周迪摄
本报讯(记者明眺生通讯员郭焱华)10月31日,住建部官网公布2017年“中国人居环境奖”获奖名单,武汉市戴家湖公园园林绿化与生态修复项目,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成为今年湖北省唯一入选项目。
戴家湖公园位于青山区和平大道建设十路武广高铁与天兴洲大桥下的戴家湖区域,占地面积50公顷,略大于汉口解放公园。在长达半个世纪的生态变迁中,这块区域曾历经坎坷,先后经历了湖泊-陆地-灰山-土坑-垃圾场-生态公园的数次生态“变脸”,最终华丽“蝶变”成为中国人居环境的范例。
从小在戴家湖边长大的戴国光老人,当过戴家湖村的村支书,如今仍毗邻戴家湖公园而居。他回忆,50年前,面积近千亩的戴家湖湖水清澈,有鱼有藕。1957年8月,湖边建起青山热电厂,发电产生的大量煤灰日夜直排入湖。不久,鱼虾绝迹,水草死亡。至20世纪70年代中期,整个戴家湖被粉煤灰湮没,从武汉湖泊地图上消失。之后,戴家湖原址成为粉煤灰堆场,堆放的粉煤灰高出地面十几米,遇风扬尘,逢雨流浆,成为村民们望而生畏的“戴家山”。上世纪90年代,人们抢挖粉煤灰制砖,“戴家山”被挖得千疮百孔,大坑连小坑。不断倾倒的建筑垃圾,又把它变成了一座垃圾场。
2013年12月,武汉市、青山区两级政府筹资近亿元,将戴家湖原址改建成面积50公顷的大型生态公园。武汉的市民和单位,前往植树3万余株,将原先的不毛之地,变成绿化覆盖率高达91.8%的生态绿地。2015年5月1日,戴家湖公园建成开放后,生态修复仍在持续。如今,生态修复后的戴家湖公园,湖水重回清澈,整个公园,凸显出勃勃生机。
(武汉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