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才汉口小学教学生做“汉口伢”
2017-11-08 07:23:00 来源:汉网

本报讯(记者向洁通讯员乐钢)校名以“汉口”二字作为点睛之笔,全校1474名在读学生中却有一大半人不会讲武汉话,言及家乡之美还停留在“三菜一汤”(即黄鹤楼、古琴台、归元寺、东湖)的老篇章里。为了让学生今后不再面临如此尴尬,武汉市育才汉口小学近日在校本课程中添加了一张新面孔——《我是汉口伢》。

“汉口伢,讲味口;汉口伢,灵醒;汉口伢,搭白算数!”昨天中午,记者在育才汉口小学看到几名一年级的学生趁午休时间玩“打花巴掌”,有趣的是孩子们嘴里念叨的童谣居然用的是纯正的武汉方言。经交流,记者发现不少学生并非土生土长的武汉伢。

“我还是武汉的,现在也只会两首。”学生杜奕昕不无遗憾地说,她家祖孙三代都是土生土长的武汉人,爸妈在家聊天都讲武汉话,但是一跟她交流就马上转至普通话模式。久而久之,她即便听得懂武汉话也开不了口。

据了解,《我是汉口伢》是作为校本课程于这学期在育才汉口小学一至六年级全员开设。为此,学校还组建了校本课程编委会,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共编撰了六册,分别为:《我是汉口伢,我文明有礼》《我是汉口伢,我心灵手巧》《我是汉口伢,我乐思善学》《我是汉口伢,我快乐健康》《我是汉口伢,我诚实友善》《我是汉口伢,我敢为人先》。虽然该教材分编六册,但又自成体系,每一册基本上都包括八个版块,比如:“汉口初见”“汉口味道”“汉口街道”“汉口方言”“汉口民俗”“汉口名片”“汉口人物”“汉口记忆”等。

“有特色才有活力,有传承才有未来。”该校校长王晓芹称,在刚刚落幕的第六届琴台艺术节原创校园歌曲比赛决赛中,该校的《温度》不仅入选“十佳校园歌曲”,还获得全场惟一的“最佳演唱奖”,而这首歌的一大亮点就是武汉方言版念白。今后,除了学说武汉方言,通过开设《我是汉口伢》校本课程,学生们还将体验学做武汉特色小吃,学唱传统戏剧、探访武汉老街巷、新地标,学当“汉口文化”代言人等多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本土文化的热爱,为以后建设家乡和服务大武汉作思想准备。

(武汉晨报)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