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郭佳通讯员曾斯产启斗
昨天,晨报关于《地铁志愿者倡议再来个“安静日”》的报道见报后,在地铁族中引起热议,大家纷纷表示赞同:武汉是文明城市,营造地铁安静的乘车环境,是每一个地铁族、每一个武汉人素质的展示。
用全民文明
让“大嗓门”安静下来
“地铁安静日这个提法好,让地铁的那些‘大嗓门’,真正懂得大声说话、大音量放视频是件蛮丑的事。”每天坐地铁2号线上下班的刘莉,昨天专门联系晨报记者,表示赞成地铁设置“安静日”。
刘莉说,早晚高峰时段,地铁里本来就人挤人,可有部分人说话声音大得可“震破耳朵”。“常常是两个挨得很近的人,聊些家长里短的闲话,完全没必要大嗓门。”刘莉无可奈何地说,“还有那些放大音量看手机电视剧的,那些男女主角撕心裂肺的哭啊叫,把我一大早的心情都破坏了。有时我会盯着他们一两秒,想暗示他们音量小一点,可多数时候,这些人都无动于衷。”
刘莉说,设立“地铁安静日”非常有必要,“就像别人都按规矩排队,那些想插队的人也会自觉排队一样,要是整个地铁车厢都安安静静的,那‘大嗓门’们也会自觉放小声量。”
用正确的文明行为
影响下一代
家住汉口的杨军每天乘坐地铁下班时,都会遇到沿线几所小学放学。“孩子们一进车厢就热闹了,有大声咵天的,有开着手机和家长一起看电视剧的。”杨军说。令他忧心的不是他被打扰,而是这么明显的不文明行为,有些家长却视而不见,有的甚至和孩子一起大声说话。“这样的习惯养成了,很影响形象。”杨军说。
他昨天通过微信留言,希望能快点设立“地铁安静日”,在地铁里,用正确的文明行为,影响下一代。
地铁里的“大嗓门”惹人烦
简单只俩字:为什么有人会在地铁上这么大声地说话,还一发不可收拾的样子,只会让人觉得很没素质,特别招人烦的。
尚尚衡:在地铁上大声讲电话,大音量外放有声读物,这种无比尴尬的事,他们为什么泰然自若地做着……
May-陈少媚:不是很明白在地铁里拿着手机看视频的人开那么大音量是把地铁当家庭影院吗?
天堂的猪:地铁上,左边的人在看韩剧,右边的人在打麻将,都是大音量外放,我已经听不见报站的声音了,脑子里混乱了……
白糖宅心人厚:遇到了在地铁上大音量外放男,看雷剧的……听得我好尴尬……救命啊……
像培养排队习惯一样
培养安静习惯
武汉地铁4号线志愿服务队支队长姜骞最先提出设立地铁安静日,他说,那些地铁上大声说话,大音量看视频的,也许最初并没有恶意,他们只是沉静在自己的生活方式中,并不清楚影响到了别人。
“设立‘地铁安静日’的话,地铁志愿者可以通过提示牌或小声劝导,来提醒这些大声者,他们的行为影响到了别人,甚至让人反感。这样让他们知道自己的行为是不对的,就会慢慢改正。”姜骞说。
姜骞认为,大家乘地铁有序排队的习惯养成后,对地铁安静环境的倡导,也可以让地铁族像培养排队习惯一样,通过宣传,志愿服务等等手段,慢慢培养公共场合小声说话、不要影响他人的习惯。让武汉的文明程度更上一层楼。
《地铁志愿者倡议再来个“安静日”》追踪
(武汉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