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周恋芹)不少稳健型投资者偏爱去银行买理财产品,在有保本保障的基础上还能追求较高收益。现在,这种“好事”没有了。本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外汇局联合发布《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其中一条就是要求银行打破刚性兑付。这是继今年年初证监会正式摘除了“保本基金”的“保本”头衔,并取消了连带责任担保的保障机制后,再次指导银行理财产品去保本。
所谓“刚性兑付”,是指理财产品到期之后,银行向投资者分配投资本金和预期收益,如果产品出现风险,导致没有足够资金进行兑付,那么银行需要利用各种方式实现对投资者的本金和收益分配,想尽办法进行“兜底”。现在,新规出台,要求银行打破刚性兑付,理财产品将和基金一样实行净值化管理,实际收益是多少就是多少,这意味着购买理财产品的投资人可能需要承受本金亏损的情况。
有报告显示,目前18家全国性银行中,17家已发行了净值型产品,而中小银行中,发行净值型产品的银行相对较少。
业内人士表示:“资管新规的出台,将更进一步教育投资者,想要获得更高的收益就要承受相对应的风险。事实上,投资者自己动动手,做组合投资策略,比如将本金分开,用较大部分的资产做固定收益投资,用较小部分的资产投资有风险的理财产品,即便遭遇了市场大跌等极端情况,一样能够回本保本。如果实在是风险厌恶型投资者,可以转而关注国债、大额存单。”
(武汉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