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鱼再不吃就臭了
2017-12-09 07:26:00 来源:汉网

那天家中的保姆上街买了条鳜鱼回来,准备下锅。画家说,不忙,画了再吃。然后将鱼挂在墙上,支起画架,两下画完。鱼自然吃了,画儿就挂在墙上。到了傍晚,邻居音乐家隔着窗户看到鱼还挂着,天热,一挂一整天,怕忘了,好心叫孙子到隔壁提醒一声,那鱼再不吃就臭了。

这是宙克西斯和帕尔哈西奥斯比画技故事的现代版,背后隐藏的审美标准是逼真得足以以假乱真,用专业术语说就是再现写实主义。

画鳜鱼的画家叫杨立光,画儿的名字就叫《鳜鱼》。用批评家的话说,这幅写实之作,“鱼腹上水份光亮欲滴,看得出先生以迅疾手法捕捉到了鱼的鲜活之状。悬挂着鱼嘴的绳索信手勾勒,前后穿插,一笔写出,分明是书法挥写的洒脱,呈现出先生艺术上表现能力与天赋之间合乎逻辑发展的必然结果。”还有的则说,这幅静物画“几近水墨的点染与斑斓鳞光的表现达到抒写韵致的境界。”可见一幅生活小品,反能自然流淌出纯朴情感和卓越的功力技巧,随手之作也有大家风范。

杨立光当然算是大家,不过是位特立独行的大家,他画油画,却从未出过国,这在他那一代佼佼者中,显得土气,所以他的油画,少有西洋的味道,多的是民族的感觉,用他的话说,就是“立足于民族文化,怀着对民族传统深厚感情去钻研掌握一种外来的绘画语言。要能够在一个领域深入钻研下去,融会贯通而后吸收消化。”

很多人从他的油画里看到了水墨的挥洒,看到了书法的借鉴,甚至金石篆刻的技巧,这就是他消化吸收后的融会贯通,可谓土也土出了卓尔不群,土出了中西互通互见的大气魄。专家评论他的画,体、块、点、线的色彩构成,一方面具有中国传统绘画墨色的体量感,骨力和动静、虚实、隐显、轻重的对立统一关系,常常“意在画外”;另一方面又具写实油画色彩的科学互补、对比、和谐统一变化规律,因而中西绘画的墨色、色彩的理法,鲜明可辨:理在其中,法得于外。

另一种特立独行,是他天分极高,年纪轻轻就经历高峰,为一生所守定下基调。他27岁时画的那幅《穿皮大衣的老人像》,获当时的教育部颁发的科学文化成就奖(唯一奖)。其中,技艺之老到,题材之坚实,风格之质朴,都是他一生坚守的圭臬。

这幅画也引出了一则轶事,大家都传说杨立光画它只用了两个多小时。杨立光私下说,其实只用一个多小时就画出来了,怕人说年轻人骄傲,故意多说了一个小时。

他的天分和自傲从这句话里看得一清二楚。

可惜,自傲也罢,特立独行也罢,甚至他作为湖北美术教育的先导者、湖北油画写实主义的奠基者、湖北美术高等院校的创立者之类的头衔也罢,如斯种种经不起时间的磨洗,渐渐归于平淡,归于无闻。

后任的湖北美术学院院长感叹,这位前院长的名字对现在学生而言,已然陌生。一所有历史年轮的学校,一个学生徜徉其中,不知道有过什么样的人曾经在这里居住、工作或是曾经在这里留下过什么样的故事。学术上代代相承的印记,由于现代社会文化发展的迅速迭代而变得模糊起来。可是,一旦重新为人所知,定会生出惊讶和期待,历史就会在眼前活现起来。

这次《杨立光先生诞辰100周年特展》也许就是让现在的人惊讶和期待起来。

大道弘艺——杨立光先生诞辰100周年特展展出地点:湖北美术学院美术馆

时间:今起至2018年1月1日

(武汉晨报)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