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王春岚通讯员张祖国)看到塑料片上写着“白水”,8岁男孩小豫(化名)以为是饮用水,就喝了一小口。为此,他付出了惨痛代价:食管被灼伤,面临食管可能狭窄的后果。
小豫家住河南信阳息县,是留守儿童。去年12月30日晚,大伯马先生在家做木工,突然听见小豫惨叫:“大伯,白水。”这才发现,孩子误喝了化学制剂,被“辣”得满脸通红,张大嘴吐出舌头,说话很艰难。
大伯带着小豫往医院赶,路上,孩子开始呕吐。在县医院经过洗胃、消炎治疗,小豫情绪稳定下来,但喉咙和腹部却反复剧烈疼痛,只能靠打营养针维生。为求进一步治疗,马先生将孩子带来武汉求医。
武汉儿童医院心胸外科主任医师皮名安介绍,“白水”学名过氧化甲乙酮,是酸性高毒化学制剂。小豫食管被化学性灼伤,好在目前体内无感染、胸腔无积液、食管无明显狭窄。不过,根据以往接诊情况,误服化学腐蚀剂的患儿,极少能恢复到没有症状,大部分都要做球囊扩张术或食管替代术(结肠代食管),治疗周期长、耗费大,往往给家庭带来巨大负担。
近期,小豫需通过鼻子上胃管,打牛奶、米汤等流体物质来保证营养。今后,小豫需要每隔半月做一次检查,根据结果来定进一步治疗方案。对此,大伯很后悔,不该将化学制剂随意放置;爷爷则表示,小豫平时懂事得令人心疼,“不管怎样都要想办法救他”。
皮名安介绍,误服化学腐蚀剂的孩子,常有食管、口咽部、喉部、胃或十二指肠部等部位损伤,而食管往往受伤最重,轻则食管狭窄,重则食管穿孔。寒假将至,他提醒家长,一定要做好安全防护和安全教育,家中的有毒、化学试剂应明确标识危险,放在孩子接触不到的地方,避免误导孩子服用。
(武汉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