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故事】
43岁的许丽娜是地道的武汉姑娘,年轻时就患有鼻炎的她是医院的常客。“现在看病越来越便捷了。”许丽娜笑着说。
去年10月中旬,许丽娜因耳朵流水和听力下降到医院看诊,检查后被诊断为“中耳炎引起的鼓膜穿孔”,必须尽快手术。
“一想到以前经历,心里就直犯怵。”让许丽娜意外的是,医院推出了信息化网络平台,关注医院官方微信后,所有专家的坐诊时间表一目了然,直接点点手机就能挂到专家号。
看诊当天,她按预约时间赶到医院,在自助取号机上拿号候诊,5分钟后就轮到自己。因耳朵有渗液不能手术,医生开了药让她回家先治疗,同时帮她留床。支付宝缴了药费5分钟后就拿到了药。
一周后,许丽娜接到了有床的电话,这时耳朵里面的水正好也干了。入院后直接“移动医保支付”,所有检查结果和每日费用清单都可以在手机上自助查询。
“出院前医生告诉我,下载‘好大夫’APP,有什么问题可以点对点的咨询。”许丽娜说。“小毛病都不挤到医院去了,危急重症病人看病也会顺畅得多。”
数据2017年武汉市、区两级43家公立医院全部实现了“三通”(就诊“一卡通”、病历“一本通”、同级医院检查化验结果“一单通”)。预计3月底前,全市20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三通”。
2017年11月16日,武汉市发布“健康武汉”App和微信公众号,提供电子健康卡、智能导诊、预约挂号、在线支付、健康档案、家医签约等34项功能。3个月来,健康武汉客户端电子健康卡发卡53万张、用卡85万次,其中跨机构用卡27452人次,全市影像中心实时报告记录113万条。
2017年市中心医院全年预约挂号率58.41%;其中手机预约挂号29.8万人次;移动支付50万人次,超过门诊人次的20%。2018年1月,市一医院移动端预约挂号4.6万人次,占月门诊量24.8%,两成以上的门诊病人通过移动及自助缴费。
心愿病人对医生多一份理解,医生对病人多一份耐心,医患关系更加和谐。
(武汉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