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宝森
武汉长江大桥的建成,最直接的效益即是方便了长江两岸居民的出行。
长江大桥的建成,分流了部分坐轮渡的乘客。轮渡公司最大的变化,即是取消了历史上的专轮航线。
1935年,湖北省政府为解决高级官员渡江,在汉口黎黄陂路和武昌汉阳门轮渡码头下数百米处,设立专轮航线,配亨利、祥云两艘渡轮航行。武汉会战期间,冯玉祥、彭德怀、郭沫若、邵力子、黄琪翔、张厉生等人往返于武昌、汉口,都曾坐过专轮。
抗战胜利后,汉口岸的专轮航线码头移至苗家码头,渡轮改为由“华安”号担任,该渡轮后改名“崇阳”号。武汉解放后,专轮航线有崇阳、飞顺两艘渡轮,供中央及省、市负责人使用。武昌码头先后有万年闸、武昌关等处;汉口则先后有武汉关、王家巷、港一码头等处。
长江大桥建成前,毛泽东在武汉曾4次乘坐专轮,并挥臂畅游长江,每次游程达25华里以上。
1953年2月17日,毛泽东在刘惠农陪同下乘坐民生轮船公司“延安”轮(即轮渡12号轮)启航后,一直开到舵落口才回航。毛泽东兴致很浓,巡视着汉江两岸,边看边问。船到汉阳南岸嘴地段,毛泽东与刘惠农等一起上岸,视察了武汉国棉一厂。1955年12月23日,毛泽东乘“延安”轮过江察看武昌面容,然后到武昌火车站乘专列去湖南。1956年5月31日,毛泽东登上“武康号”船,听取长江大桥工程局局长彭敏关于修建长江大桥新施工方法的汇报。事后,诗兴顿发,挥毫写下《水调歌头·游泳》一词。1957年9月5日,毛泽东在武昌造船厂码头乘坐的是轮渡15号轮。
武汉公交记忆
(武汉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