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玲:用艺术帮残障孩子圆梦
2018-06-19 07:26:00 来源:汉网

武汉晨报讯(记者陈晓彤)最近,武汉市第一聋校副校长杨小玲正忙着给学生们编排新节目——《伞韵情缘》,这支舞围绕汉口百年老字号“苏恒泰”,将其背后油纸伞的故事融入舞蹈中,展现了“苏恒泰”100多年的发展,也致力于老汉口非遗文化的传承。

传统文化、地域文化、红色文化是杨小玲作品中的“主旋律”,早前作品如《渔之恋》展现的是洪湖风土人情,而《楚风乐韵》则带有浓厚的湖北文化符号,《琴觅之音》讲述的则是伯牙子期“遇知音”。她表示,希望通过舞蹈让孩子们领会深邃的中华民族文化精髓,让他们起舞而思,看到家乡文化的精神内涵,从而引导他们爱家乡、爱祖国。

1990年,刚从武汉幼师学校毕业的杨小玲偶然接触到一群爱跳舞的聋哑孩子,孩子们略显生硬却又专注努力的样子让她感动落泪。在当时已获保送大学和去省直幼儿园工作的情况下,杨小玲义无反顾地成为武汉市第一聋校的一名老师,和这里的孩子们在一起。28年来,她在繁重的工作之余,坚持辅导孩子们进行舞蹈训练。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她自创了一整套聋生舞蹈教学法,用敲击大鼓、相互拍手、拍腿、触摸音箱感受振动等方式,让聋哑孩子们“听”见音乐。

在杨小玲看来,舞蹈并不仅仅只是技巧,还是聋哑孩子们看世界、找梦想的窗户。她带着孩子们跳遍十几个国家和地区,舞蹈类节目多次获全国金奖,她不仅培养出了“千手观音”邰丽华等一批全国残疾顶尖艺术人才,更辅导数百名聋哑考生考入大学,为他们圆了大学梦。

如今,她并不满足于教学生跳舞,还致力于拓宽他们的人生道路。2017年,杨小玲当选中共十九大代表,在人民大会堂的代表委员通道,她对着国内外数百家媒体镜头,为孩子们发出呼吁。“我们急需一所能为残疾人提供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的学校,让残障孩子有立足于社会的技能,让他们自力更生,才能真正圆梦。”

目前,武汉市第一聋校引进书画、汉绣、剪纸等艺术课程,每周邀请非遗传人到学校亲授技法,不仅让学生们开阔视野,提高素养,还让他们在丰富的课程中找到自己的兴趣,对未来职业有了规划。“对特殊教育来说,帮助聋哑孩子拥有一技之长,让他们对未来有信心、有目标是最重要的,也是我们一直在努力的。”

(武汉晨报)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