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晨报讯(记者毛茵)担心吃甜食成瘾,23岁女子小邹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曾经酷爱奶茶冰淇淋和点心,如今为了保持体形拒绝一切“肥宅食品”,而且连碳水化合物一起抵制,结果体重没减,精气神却减了不少。
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临床心理科主任李闻天博士指出,甜食会让人愉悦是因为里面有一些生理学的犒赏机制。有的人很喜欢就吃得多一些,但一般不至于达到成瘾的程度,不必因噎废食。
小邹大学毕业当了名中学英语老师,很注重仪表,每天睡前都要称一下体重,生怕又长了半斤八两。上学时每天抱着奶茶,时不时吃块小蛋糕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现在三餐只吃蔬菜和水果,甚至怕水果糖分高了,主要吃低糖的柚子,如今她“看见柚子就想吐”。一个忧伤的事实是:曾经让她快乐无比的“吃”变成了让她纠结痛苦的事,做事也无精打采。
华中科技大学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蔡红琳认为,甜食是个宽泛的概念,能让人产生渴望等情绪,主要包括高“糖”食物即碳水化合物和高“GI”食物(指标准定量下某种食物中碳水化合物,进入人体两个小时内引起血糖升高的相对速度)。GI>70的食物升血糖的速度更快,但愉悦感往往“来得快,去得也快”。当血糖水平降下来,这种愉悦感就会随之消失,并感到饥饿和渴望。所以,甜点、白面包等精制食品会让人越吃越想吃。而低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如杂粮等,升高血糖的速度较慢,但是能够长时间维持,相对来说会让情绪更稳定。
摄入过多的甜食,身体消耗不了的热量,最终会变成脂肪贮存起来。长期吃甜食,摄入过多热量,还会引发身体的炎症反应,增加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风险。尤其是吃后负罪感增加,容易抑郁、情绪不稳定,不利于精神健康。
李闻天主任也提醒,人在压力大或情绪低落时,更容易嗜甜食。运动、聚会、购物等方式同样可以赶走不开心。长期运动也可让人产生成就感和幸福感,比甜食更有效。
(武汉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