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节俭却捐赠千万的武汉八旬老人马旭当选“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她是怎样被《感动中国》选中的呢?
《感动中国》制片人朱波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本期《感动中国》人物评选从2018年10月开始,栏目组把今年热点人物全部梳理一遍,从全国各地的候选人中筛选了大约150人,经过一轮又一轮投票,最终20人放到网上投票。
捐款助学的事迹,每年全国各地有很多。今年有多位捐资助学类候选人。比如浙江有位老教师捐出全部财产,做了很多扶贫工作。还有好几位院士也有感人义举,有院士捐出上千万元家产。马旭最终当选,因为她身上的故事,具备了新闻传播所有的元素。
马旭夫妇捐资助学最开始的故事有戏剧性:两位老人去汇款时,银行工作人员担心老人遇上电信诈骗,结果最后大家才发现是这么一个故事。故事传播热度比较高,大家都很关注这两位老人。
后来深入到两老的生活中,他们呈现的日常生活状态,他们毕生所追求的事业和理想,也非常动人。
在中央电视台记者和栏目编导追踪采访的过程中,我们也鉴别了此前对老人过往经历介绍不太准确的内容,纠正了传播中的一些谬误。比如网上有报道说马旭老人是中国第一个女空降兵,经过我们逐一核实,这是不对的,老人对自己的介绍是“比较早的第一批部队的成员”,我们向老人离休前的部队了解过,她不是第一个女空降兵;还有一些捐款的细节,网上传播的也与事实有出入。
《感动中国》每年都会在初步筛选之后,派记者深入实地调查核实。马旭夫妇的事迹非常的扎实,我们的记者去看了以后,都非常感动。两老的居家环境、日常省吃俭用的情况,在今天非常罕见,与他们捐资千万元助学的义举,形成鲜明对比。
我们的记者多次深入两老的日常生活进行跟拍采访。最终形成的几分钟资料片,是从5个多小时的素材里剪出来的,栏目组每个人看后都流泪。
两位老人没有子女,编导也问过两老:是否要留一些积蓄用于帮助亲友。两老的回答非常朴实,他们觉得亲朋好友中并没有揭不开锅的情况,也没有提出救急救穷的需要,他们觉得把毕生积蓄用于助学,这件事更有意义。
记者柯立
(武汉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