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承载武汉几代人的记忆和乡愁
2017-01-02 19:33:00 来源:武汉晚报

昨天早上8点,武汉文化名人、76岁的何祚欢先生,迫不及待地来到中山大道,从黄石路走到六渡桥,边走边看,不时与路上认出他的市民打着招呼,逛完后他侃侃而谈。

蛮多感慨,蛮多震惊,蛮多兴奋

这一条街的开街,对于武汉人来说,意义重大。我逛着中山大道,蛮多感慨,蛮多震惊,蛮多兴奋。汉口城是1863年建的,正是西风东渐时。到20世纪初叶的1905-1907年间,汉口的城墙拆了,这才有了后城马路,也就是中山大道。我们做小伢的时候,中山大道就是六渡桥到江汉路这一段,比较漂亮,过了利济路往上走,就荒凉不堪了。

现在所看到的中山大道,虽说变化大,但又保留了原建筑的风貌,建筑背后的故事都留下了,人文色彩留住了,使人感到特别的舒心。水塔,把原来的围墙一拆,从根基到上部,保护得比较好。它是武汉最早的水塔,也是武汉向国外学习的标志建筑之一。

我是搞文艺工作的,对民众乐园特别亲切。提起它,就想到民国时期,武汉周边形成的黄孝花鼓戏,有了正式进入市中心民众乐园的机会,才有了一个正式的命名,叫做楚剧。我是上世纪60年代进入武汉说唱团的,我觉得兴奋的一件事是演出之前,站在民众乐园对门,听一下铿锵有力的鼓点子声,人顿时精神头十足。

每座大楼都有一个故事

还有一些地方,如江汉路,有十多家银行,中资的外资的,每座大楼都有一个故事。以江汉路为中心向两边辐射,交通银行、浙江兴业银行等,都在这一带。上世纪初,黄陂街被烧之后,中国人开的钱庄,也都集中在江汉路上,到1948年,国民政府发行金圆券,老百姓连夜排队兑换,谁知换了不到一个月,金圆券就一落千丈。一麻袋的金圆券,换不了一麻袋的米。我正好经历那个时代,印象深刻。

这条路上每个门面都会“说话”,有名无名的,大的小的,百年历程,沧海桑田。还有生成南里,生成北里,以及地皮大王刘歆生的起起落落。进入民国后,交通路的商业是汉口商业精华中的精华。交通路的书店,在抗战期间,云集了多少文化精英在此宣传抗日。

中山大道的每个地方,对于不同年龄层的武汉人来说,都有不同的感到亲切的地方:老万成,你未必不想到当年巴心巴肝排队买酸梅汤喝的畅快?东来顺,你未必不觉得烧牛脯、炒牛肉丝菜比别的地方做得好吃?每个人的记忆,都会在这条街上被翻出来,因为它承载了武汉几代人的记忆和乡愁。

重新整修后的中山大道,人性化的表现特别值得称道。以前人行道上都是车子,人走路时候要侧着身子,只能左弯右拐地走,中山大道改变了这一陋习。现在突出的是考虑到人的行走,特别是考虑到人对马路的欣赏,有雕塑,有景观,车道和人行道之间,还有绿化区域。

走在中山大道上,我明显地感受到武汉人对自己越来越有信心了。容易被忽略的城市,随着它的发展,在中国的版图上,忽略不了了!记者戴红兵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