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达内心的安宁
2017-01-08 11:54:00 来源:武汉晚报

张勇

台湾的作家施寄青在那篇《我的简朴生活宣言》中说她穿平底鞋、不戴任何首饰、不化妆、住不到50平米的房子、把读过的书送人……她对所有的到什么道场去打禅七、练气功、习静坐等等都加以婉拒,因为现今的宗教场所可能反倒是欲望膨胀的地方,而“一个人如果不能自内心找到安宁,是不可能到任何地方找到的。”

许多人在办公室和书房的墙上悬挂“宁静致远”的字幅,但鲜有人真正知晓当年诸葛亮诫子的那份忧虑心情。要想做到内心安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必须要有一种正确的信仰或理性追求,也就是要有一种精神层面的东西来指导自己的行为,否则人就很可能会去盲目地追求物质。欲望无止境,其内心如何能得安宁,如何能够快乐?而因为欲望而衍生出来的许多虚荣心、攀比心、嫉妒心和不甘心等等又常常让人忘记了自己是谁,搞不清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社会只是一个承载个体的空间,作为社会因子,我们扮演怎样的角色,社会便会真实地展现什么样的色彩。因此,我们的生活环境取决于我们本身。心灵的安宁,或许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东西。唯其难,更显可贵。孔子与几个弟子谈论社会、政治和个人生活志趣,众弟子或谈治军,或谈富国,或谈守礼之道。曾皙曰:暮春三月,穿上春衣,约上五六个成人、六七个小孩,在沂水里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回家。这让孔子很感叹:“我赞成曾皙啊!”

好好地关注我们的心我们的精神世界吧。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