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买!买! 其实也是病
2017-01-11 08:03:00 来源:武汉晚报

最近朋友圈里都在忙着晒账单,很多人看到自己一年购物的消费不禁凉气倒吸。一提到买买买,第一反应就是女人专利。其实男人真买起来比女人还能败家!日前,一名26岁的湖南男子李成(化名)因为控制不住花钱,两年间光购物就花了50万元,被诊断为“购物成瘾症”,不得不住院治疗。

“买买买”竟然也是病?医学上还真有这个说法。国际医学期刊曾发表的一篇研究分析称,如果不花钱就不舒服属于“强迫性购物”,也就是“购物成瘾症”,是精神病的一种,患病率已达到5%。眼下又到年关,你“病”了吗?本报记者王恺凝

故事■

工薪男子两年花50万元购物

李成今年才26岁,但购物史已长达12年。“第一次享受到花钱的快感是初二。”李成说,当时他花了一两百块钱买烟,感觉很舒服,此后竟一发不可收拾。“那会儿还不流行网购,我就在外面商店买。”

近年来随着网购的普及,李成越来越爱“买买买”,几乎每天都要收包裹。他说,爸爸脾气大,妈妈爱唠叨,他一烦就要疯狂地买,不买就不舒服,近两年光购物就花了50万元。但李成只是普通工薪族,没那么多钱买买买,于是他办了十几张信用卡,最疯狂的一次,李成花了十几万元钱,买了5台最新款的手机和一堆没用的东西,充电宝有几十个,许多衣服裤子不仅是同款,连拆都没拆。

“从初二到现在,12年间保守估计花了两三百万。”李成父母为了限制他花钱,甚至刻意延迟帮他还信用卡,致使他信用受损,从而无法办理信用卡。现在家里已经负担不起他的开销,李成才心生悔意。到医院心理科一检查,才知道原来自己患上了一种叫“购物成瘾症”的精神病。

分析■

100个人里就有5人有购物成瘾病

“咨询购物成瘾症的患者挺多的。”武汉市汉阳医院精神科国家高级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袁梅副主任医师告诉记者,不妨碍正常生活的购物是正常行为,但一旦长期、反复、无法控制购物的欲望,并因此造成生活困扰,就要考虑是“病”了。

据介绍,“购物成瘾症”作为一种精神疾病,患病率已经达到5%,大学生、女性最容易中招,是“购物成瘾症”的高危人群。“女性和男性的患病比率约为9:1。”袁梅说,像小李这样的男孩子购物上瘾,必须住院治疗的很少见,而且两年花的50万也并不是自己的收入,这对家庭和工作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为何败家的女人居多呢?袁梅解释道,神经科学研究发现,女性比男性拥有更多的血清素受体,但血清素制造不足,分泌去甲肾上腺素较少,因此格外需要借助的外部的刺激来感到快乐。购物、吃甜食等这类行为就可以提供这种刺激。在传统习惯中,女性的身份与购物也有更为密切的联系,这也是导致女性更容易产生强迫性购物倾向的因素。

另外,父母如果有购物成瘾的倾向,子女一般也逃脱不了。热衷购物的父母往往会习惯于通过物质来对孩子进行奖赏,很容易让孩子从幼年就习得这种替代性的安慰,长大后患上强迫性购物症的概率也会更高。

治疗■

运动和理财可以防止“剁手”

像李成那样的“买买买”必须得用药物治疗。这种药叫“选择性血清素再摄取抑制剂”,常常被用来治疗抑郁症、焦虑症和其他精神疾病。此外,心理疏导也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手段。

不过一般的“购物成瘾症”没这么严重,袁梅提供了三个妙招。一是吃饱了再买。“饥饿除了会加深人们对食物的渴望,也会促使人们购买更多的东西。”国外曾有一项研究证实,饿着肚子逛街的消费者比吃饱的消费者会多花64%的钱。

第二是可以学习理财知识,培养对金钱的敏感性。可以定期将自己的收入放进理财产品中,每天查看赚得的利息,久而久之,账户余额增加所带来的快乐就会取代剁手的快乐。

第三是运动。购物说到底也是为了释放压力,但当购物带来的快乐消退之后,钱包空空的焦虑感又会来袭。因此可通过运动来缓解压力,毕竟买买买来逃避现实不能解决问题,提高处理负面情绪的能力才是最积极的方式。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