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只是载体 真正感人的是内心
2017-01-19 05:09:00 来源:武汉晚报

1月22日晚,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音指导方明,国家一级演员张秋歌、宗平、吴京安,朗诵艺术家徐涛,年度最火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解说李立宏等,将携手来到琴台音乐厅,带来《聆响·行歌》——中国新诗百年音乐朗诵会。

《聆响·行歌》发起人徐涛日前接受本报记者微信采访,解读这场以中国新诗百年为主题的音乐朗诵会时表示,诗歌朗诵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但一定要有感而发。

记者:为什么全是男声朗诵?如何在全男声阵容下,实现演出效果的多样化?

徐涛:我们做这个朗诵会时,很多女士没有时间、或者有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没有办法调整男女的结构,并不是刻意安排的,或者追求什么标新立异。

多样化是一种追求,但诗歌本身色彩是极其丰富的,也不存在阴和阳之分、男和女之分,表达的情绪都是一样的。

记者:为什么选择中国新诗作为朗诵主题?

徐涛:今年正值新诗百年,我们觉得有必要对白话诗也就是新诗有一个回顾展示和致敬。而且新诗在创作上经历了各种各样的变化,有低潮也有辉煌。我们希望让大家了解文言文到白话文的发展过程,体会中国文学有些什么样具体以及内在的变化,以及中国文人在这个过程中的进取、攀登和探索的心路历程。

记者:参演的艺术家有做播音的,有演员,还有歌唱家,表演风格会有差异吗?在拥有好声音之外,需要怎样的训练才能呈现最好的效果,最真挚的情感?

徐涛:艺术是相通的,但在演出的过程中,最需要的是情怀。所有的训练,都是内心的感受。对于年轻朋友,最好的办法就是多读书。博览群书可以让一个人对生命,对人生有一个更深刻、更广博、更深刻的认识。

记者:武汉喜欢朗诵的朋友不在少数。评判好的朗诵的标准是什么?成为一个好的朗诵者的关键要素是什么。

徐涛:评价朗诵好与坏,就是能不能用心说话。现在很多朗诵加了太多外在的因素,那些东西不需要。当然,人和人有差异,但重要的一点是,用心说话。朗诵真的是一件很简单、很大众化的事情,我希望,所有的朗诵爱好者,看到文本的时候,要去揣摩自己的内心,有感而读就一定是好作品。

记者:中国人最早对声音魅力的认识是通过电影的配音,现在老一辈配译制片的著名演员像毕克、向隽殊都走了?新的时代,还有哪些方式让人们去重新认识、发掘语言和声音的魅力?

徐涛:其实我觉得,我们把声音的问题提得太严重了,声音本身是一个语言交流的工具,它真正感染人的不是声音而是人,是心。要告诉所有的朋友,声音只是一个载体,真正感染人的是心,无论毕克也好,向隽殊也好,他们都是象征一个时代艺术家的内心。

记者黄丽娟通讯员杨文丽

上一篇:举报春运超员

下一篇:明天零下2℃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