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武汉教育10件大事”您来定
2017-01-20 09:22:00 来源:武汉晚报

社会征集结束欢迎市民票选

“2016武汉教育10件大事”您来定

本报记者周锐通讯员邹永宁

中小学社会化培训规范和治理

“在2016年,武汉开展了中小学社会化培训规范和治理。这一活动非常及时,也非常有成效。”作为市教育局的资深教育行风监督员,市文史研究馆馆员赵慧全程参与了所在小组对江汉、硚口、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检查和督导工作。

“中小学校外培训是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牵涉到千家万户。规范和治理社会培训机构,既保护了广大学生和家长的利益,又促进了行业的健康发展,同时也对在职教师有偿家教进行有效遏制和坚决打击,进一步树立教师在社会中的形像。”赵慧认为,中小学社会化培训规范和治理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还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才能真正做到让人民满意。

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通过验收

“2016年,全市启动了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建设的评估验收,共有138所中小学进入了现代化学校序列,还有42所学校进入素质教育特色学校序列。在这批学校当中,既有易地新建,大气磅礴的光谷九峰中学、花山小学,又有地处城乡结合部,由薄弱学校而发生翻天覆的变化的硚口区陈家墩小学、易家墩小学,更有精耕细作,办好农民家门学校的新洲区道观小学、周铺小学。”

林家宏是一位有15年“督龄”的市政府督学。他在推荐中说:“我亲身参加了以上学校的视导、评估与验收,对武汉市在2020年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建成具有武汉特色的现代化教育名城充满了信心。”

教育信息化在汉开花结果

“2016年,江岸教育信息化,通过落实机制建设,加强督导力度,提倡创新应用等措施,围绕‘云中’课堂、‘云中’创造、‘云中’教研、‘云中’互动、‘云中’辐射等重点,在‘十二五’的基础上有了新的提升。硬件环境有了新的提升。视频安全监控全覆盖,生机比实现7:1、教育信息中心机房扩容等。运用从质到量有新的提升,能用、会用、好用格局基本形成。如今年一师一优课,部级、升级优课的数量较去年实现几倍的增幅。教师空间使用率、资源上传数量也实现倍增。特色成果有新的提升,全国展示汇报成常态。教育技术协会全国现场会在江岸召开,全国‘人人通’校长培训在江岸进行,‘智慧育才’参加国际智慧教育展,同时,今年教育部武汉全国现场会上江岸试点案例占一半,顺利通过国家教育部教育信息化专项督导。”江岸区学科带头人、江岸区电教馆严涛,以自己部门工作为例,展示了武汉教育信息令人欣喜的成就。

中职教育走进“新时代”

“2016年,让我这个中职教师增强了自豪感。因为我们再不用‘四处求生源’了,三天半的时间就完成招生任务,也享受了‘热点学校’招生工作人员在招生期间需要关闭手机的待遇。这种喜人的招生局面是国家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学校走质量兴校之路的结果,骄人的高考成绩、供不应求的就业形势,在学生和家长中形成良好口碑。2017年我们将继续在办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上下功夫,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搭建成才立交桥。”武汉市第一职业教育中心陈纲副校长自豪地说。

农村学校有了足球联赛

武汉市黄陂区祁家湾街四黄中学是黄陂区西北部一所偏僻的农村寄宿制初级中学。2014年9月,学校在区教育局的领导下开始校园足球工作。组建校足球队,开始正式训练,同时在体育课、阳光活动中全面开展足球运动。经过两年的努力,在黄陂区第一届、第二届校园足球联赛中四黄中学均取得了第二名,在武汉市“晚报杯”中取得第三名的好成绩,并代表黄陂区参加2016年武汉市校园足球总决赛。

“‘让所有学生认识足球,喜欢足球,参与足球’是我们的四黄足球梦。”

四黄中学校长谈宇国认为,全市开展的足球进校园活动,丰富了孩子们的课余文娱活动,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了遵守规则、尊重对手,培养了宽容、自信的性格……

由市委教育工委、市教育局联合本报面向社会征集的“2016年武汉教育10件大事”社会推荐圆满结束。截至昨日,共计600多位读者通过邮件、微信、短信等渠道向本报推荐2016年武汉教育大事。近期,将对读者的推荐和市区教育部门的推荐进行梳理归纳并公示,欢迎广大读者继续关注踊跃投票。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