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抗日联军战士口述史
哭到后来眼泪都没有了
我快要生孩子,组织上派朝鲜族的老两口李泰俊夫妇,留下来照顾我。我们三个人,就去了一个山沟里,那有一条小河,小河边上柳树长得比较密,我们就在那儿支了一个帐篷,三个人住在里头。
那对老夫妇,特别善良,把我照顾得真好。我生完孩子,也没有奶,也没有东西吃,小孩子也没吃的,大概一个星期左右吧,小孩就死了。死了以后,我又去找部队,跟着部队走了。
那时候生活很困难,我是死里逃生。我有一个最大的优点,就是我勤快,不管上哪儿去,大家累得东倒西歪的,躺着休息,我不躺着,就是到周围去找吃的东西。
春天和夏天的时候还好办,野地里生吃的野菜很多。秋天、冬天没有野菜了,不过有一种是榆树,有三层皮,我们把外边两层皮扒了,第三层皮是紧贴着树的,那个还有点甜,我们放在嘴里嚼嚼,有的连渣子都吞下去了,有的吐出来。好多人吃那个吃多了,大便拉不出来,大家也是遭罪。
那个时候大家互相帮忙,女同志找女同志,男同志找男同志,就是找小棍子一点一点拨,把那些乱七八糟东西勾出来。那时候没有粮食吃,吃这些树皮、树叶子,你根本消化不了。
那时候是最困难的时候,在部队里头饿死、病死,这个也不稀奇,特别是身体很健康,饭量大的,死得最快。那个死的人吧,冻死的人最好看,冻死的人在树底下一坐一闭眼睛,跟睡觉一样,没有一点儿痛苦的现象。那时候饿死的、冻死的、病死的、打死的,我都见过了,哭到后来眼泪都没有了。
后来我回到三军临时被服厂了,在那儿做衣服,有时候缝缝补补,反正成批的衣服没做,就是战士的衣服破了、旧了,改一改再缝一缝。有点儿布的时候呢,临时做几件衣服,谁的衣服破了再换一换。
当时我们住的地方呢,就在勃利县东边的一个山坡上,密营里有后勤处杨处长、刘副处长、李泰俊夫妇,还有几个战士,总共七八个人。有一次我们一个多月没有跟前线联系了,当时前线经常派通讯员,传来消息部队在什么地方。那次一个月没有人来,我们很着急,我们就在一个山坡上,天天就在那儿等着。
有一天呢,一个站岗的战士进来说,有一支我们抗联三军四师收编的部队来了,我们很高兴,迎接他们进门,他们看着我们,说就你们七个人啊。我们那个杨处长说,你们来了就好了,人不就多了嘛。现在部队到前线,我们几个人在后方,临时在这儿等着部队的消息呢。
其实这些人是准备叛变的,表面上他们是抗日的,其实是土匪。他们到我们密营里来,目的就是收大烟,因为他们都抽大烟,他们来就是找这个东西。
中信出版社
国家图书馆中国记忆项目中心编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