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春节,婆婆都会送我一两样她亲手制作的礼物,比如用毛线编织的拖鞋、手工纳制的鞋垫等等。今年也不例外,大年初一一大早,婆婆拿出一个包裹,包裹里里外外裹了三层,解开来,里面是一幅婆婆绣的十字绣“家和万事兴”,十字绣展开来,有一米多长,鲜艳的牡丹、红色的枫叶、吉祥的锦鲤、翩翩起舞的蝴蝶,围绕着画面主题“家和万事兴”五个大字,针脚细密,绣得可精致啦。
婆婆六十多岁了,眼神不好,绣这么大一幅“画”,得费多少心思?听公公说,婆婆从去年五月份开始绣,忙里偷闲、断断续续绣了六七个月。
没想到,婆婆还有这个手艺,我忍不住拍下来发到朋友圈,引来一片点赞。有朋友评论说婆婆好能干,“真是中国好婆婆”,还有朋友说“要珍藏,更要体悟”“挂在家里,婆婆看到会很高兴”“和谐的婆媳关系,要珍惜”……的确,婆媳情是值得珍惜的一份特殊情感。
婆婆只上过三年小学,识字不多,不善言辞,但生性乐观热情,很爱笑。周围的人有难处,婆婆也会伸把手,所以婆婆在村里人缘不错。她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和为贵。”
当年,我和先生结婚,仪式非常简单,婆婆家也没有摆酒请客,是标准的裸婚。结婚那天,婆婆拉着我的手:“成了家,就是一家人,俗话说‘夫妻一条心,泥土变黄金’,你们小两口和和气气,心往一处使,日子就会越来越好。”
当时听婆婆唠叨,我并没太多感觉,日子过着过着,现在更能体会婆婆的心意。婆婆年轻时,娘家开中药铺,很富裕,公公家却比较贫困,两家门不当户不对,婆婆和公公是自由恋爱,他们冲破家庭阻力,终于修成正果,婆婆出嫁时,也是“裸婚”。几十年的光景,婆婆和公公也曾磕磕碰碰,遇到不少艰难,但他们相处和睦,相扶相携走到今天,在村里算得上“模范夫妻”。
昨天从川东老家返回,我给婆婆打电话报平安时说:“我的朋友们都说你绣的十字绣好,你为啥送我这么好的礼物嘛?”婆婆讲不出任何大道理。“家和万事兴”,或许这就是她——一个母亲、我的婆婆,想告诉我的、想让我们铭记的、想让我们传递下去的“家”的精神吧。
昨天刚刚读到专栏作家李月亮的一篇文章《妈妈,决定了一个家的温度》,“一个家,通常就是女主人的能量场。她不露声色地,不由分说地,用柔软的爱、细腻的心、美好的生活情趣,暖热了家里的角角落落,把我们和冰冷的世界隔离开。家里有个快乐的女主人,是所有家庭成员的福气。”
每次回家过年,我就能感受到婆婆不知不觉中营造的暖意融融的家的温度。婆婆做得一手好菜,年三十,一大桌子川味年夜饭,足以让我们忘记所有的珍馐美味,“家”的味道,还有“年味”,就在每次的团聚中根植在每个家庭成员内心深处。感谢婆婆,一直以来秉持“家和”的淳朴想法,为我们打造了一个温暖之家。
记者邓腊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