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灿兴著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6
未来接班人是谁
未来接班人是谁,生性谨慎、口风紧密的张廷玉自然不敢对外公开,但有意无意之间,他还是露出了蛛丝马迹。张廷玉曾进宫给皇子们教书,与皇四子弘历关系尤其密切。弘历曾请张廷玉为自己的文集作序,张廷玉欣然命笔,吹捧弘历:“以天授之才,博古通今之学。”平日里弘历也与张廷玉诗词来往,彼此唱和。张廷玉对弘历的态度,间接表明了雍正的选择。
张廷玉鞍前马后,为皇权效忠卖力,雍正也不会亏待他,特意赏给张廷玉配享太庙的无上殊荣。太庙是供奉皇室神位的地方。立下大功的功臣,经过皇帝批准,也可以供奉在太庙,这是无上的尊荣,这是中国历代帝王给予立下巨功的臣子的最大奖励。
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八月,雍正生病去世。雍正的去世毫无征兆,他虽在生前确立了秘密建储制度,但除了亲信张廷玉,无人知晓谁是接班人。众亲王及大臣正不知所措时,张廷玉告诉王公大臣:“传位密旨我曾看过,此旨收藏在宫中,应请出以正大统。”
得悉雍正已经确立了接班人,众人松了一口气,就让太监总管立刻去找密旨。一大堆文件当中,太监总管怎么也找不出密旨。张廷玉记忆力过人,当年雍正给他看密旨时,他记住了密旨的样子,就提醒太监总管:“密封之件为数不多,用黄纸固封,背后写有封字者即是。”
不一会太监总管果然将密旨找了出来,王公大臣们方才松了一口气。密旨找出来了后,张廷玉自告奋勇,拆了密旨,在灯下宣读,以弘历为接班人。在群臣拥戴之下,二十五岁的弘历接位,是为乾隆。当夜乾隆即任命张廷玉等四人为辅政大臣。
乾隆帝对于张廷玉的拥戴之功,乾隆自然是记在心里。次日,乾隆将张廷玉配享太庙的资格,写入到遗诏之中颁发。
遗诏是对先皇一生功绩的总结,也是向天下人宣告新皇统治的合法性。遗诏并不一定就是皇帝本人所拟,大多数是皇帝死前命亲信大臣拟定,再由自己审核定稿。雍正突然暴死,来不及留下遗诏,乾隆就以雍正的名义拟写、颁布了遗诏。
乾隆下令张廷玉配享太庙的资格写入遗诏,此举既是对张廷玉的笼络,也是他的承诺,即先皇给你们的一切,朕会全数给你们。对乾隆给出的保证书,张廷玉自然心里无比欢喜,可场面上得做足,几次三番推辞,不肯接受。为了劝说他接受,表示诚意,乾隆查验古典,翻出了明代朱元璋令李善长等七人配享太庙的先例。既然新皇帝如此厚爱,推让几次后,张廷玉欣然接受了这份尊荣。
一荣俱荣,张廷玉的儿子也受到乾隆重用。儿子张若霭入值南书房,并承袭张廷玉三等伯的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