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子愿回汉为父亲安排养老院
2017-02-10 05:32:00 来源:武汉晚报

本报讯(记者张全录)“七旬老人住院一年多无人照顾”(详见本报8日5版相关报道)经本报报道刊发后,不少热心市民来电表达对老人的关心,希望老人儿女能回心转意,善待父亲。记者多方联系、协调,昨天,老人的长子与父亲终于初步达成互谅。长子愿意返汉为老人安排养老院入住。老人也表态,如果长子能如此对他,他便撤销对长子的诉讼。因为终于看到了重回正常生活的希望,老人终于露出了微笑。

8日本报报道刊发后,在外地经商的长子尹先生便给记者来电表达看法。尹先生称,看了报道,他思考了不少,他认为报道是有必要的,也是善意的,为的是呼吁社会关注他的父亲的不幸现状。不过,家务事,并不是报上那三言两语就能说得清的,但无论如何,他还是有过错,他还是要承担对父亲的赡养责任。

去年7月,父亲尹师傅对长子尹先生提起了诉讼,要求长子归还属于他的钱。尹先生说,因为这个,他心理受到了伤害。所以,现在能够回头继续承担赡养义务,前提只有一个,就是请父亲向汉阳区法院撤诉。

听了长子的要求,老人表示,父告子,不是逼不得已,谁会这样做?而今儿有回心之意,他也提两点要求:一是,将他接出院,安排到养老院入住,交足养老院所需费用;二是,费用用完前,要提前续费,不要因后期欠费,影响他在养老院的正常生活。长子若能履行这两点,他便撤诉,不计前嫌。

记者转达尹师傅要求后,长子尹先生爽快答应,并表示,自己安排好生意后,就会立刻回汉,为父亲安排养老院。

采访手记:

在这对父子间斡旋的三天里,记者发现,父子间的感情裂痕,多源自长期沟通不足而积聚的埋怨和不信任,以及彼此对经济利益关注远远超越了对家庭亲情的考虑。而积怨越深,信任越淡,彼此便渐渐疏远,原本血脉相连的骨肉亲情,最终走到了互相无法沟通的地步,仅存的只是那些原本不算什么的指责。

家庭,本就是血缘和亲情扭结在一起的社会单位,一家人过日子,太讲道理,就伤了亲情。亲情是家庭成员之间和睦的润滑剂。看在亲情的面上,互让一步,彼此便海阔天空。

跟踪报道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