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应制定个性化签约服务
2017-02-15 04:47:00 来源:武汉晚报

本报讯(记者杨蔚)去年国务院医改办发布了《关于印发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指导意见的通知》,要求各地转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模式,今年不少政协委员也纷纷关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并为此提出自己的建议。

“自武汉从2011年开始试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以来,取得了成绩,也存在问题。”市政协委员、市中医院副院长李智杰认为,家庭医生队伍基础薄弱,全科医生总量不足,家庭医生缺口大,是目前“家庭签约医生服务模式”的首要瓶颈。社区卫生机构人员总体配置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同时,还缺乏必要的激励保障机制,这制约了家庭医生服务的积极性,让不少人认为“干多干少都一样”。此外,政府主导作用发挥不充分也是问题所在。

“建议制定不同类型的个性化签约服务内容。”李智杰认为,除了加强政策支持和加强医生能力外,家庭医生要优化自身的服务内容。要以辖区内65岁以上的老年人、0-6岁儿童、孕产妇、慢性病患者等重点目标人群为重点,签订服务协议,提供契约式健康管理服务,并逐步向普通人群辐射。

此外,李智杰还建议,开通双向转诊平台和家庭医生绿色转诊通道,为家庭医生转诊的签约患者预留一定的就诊名额。而二、三级的医疗机构也应该有专门科室负责双向转诊工作,为由家庭医生转诊的患者提供优先预约、优先住院等便利,缩短转诊患者的待诊时间,同时有条件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还应该设立家庭医生上下联动病房,为已经在二、三级医疗机构诊治的患者提供康复服务。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