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惩办和珅了
阿桂死前,嘱咐家人将所有兵书诗文书稿悉数烧毁,“无以此误后人”。
阿桂一死,和珅升任首席军机大臣,更加飞扬跋扈。
貌似两代帝王对和珅的信任,都牢不可破,而富贵荣华将永伴,功名利禄会长随。臣子中也有忠良耿介之辈,看着和珅飞扬跋扈,责问嘉庆,为何不将他除掉。嘉庆急了,赶紧道:“和相公是朕的左右手,还要靠他办理四海事,你不可乱说。”
嘉庆还不时向和珅示以亲昵。和珅喜欢玩鼻烟壶,嘉庆亲手将他的鼻烟壶没收掉,劝告道,为了国家大事,和相公你还是把烟戒了吧,身体重要。
嘉庆帝当无人之时,紧锁双眉,心中的怒火在燃烧,眼瞳中的刀光在闪烁,怒火与刀光之中的,正是这权倾朝野的和相公。
嘉庆三年,乾隆健康状况恶化。此年十一月,因为过度操心平定白莲教的事务,乾隆感染风寒,治愈后头目眩晕,此后饮食渐减,视听大不如前,老态顿增。年迈的太上皇开始迷糊,精力大不如前。昨天说过的事情,太上皇今天就忘掉了;刚刚吃过早饭,太上皇就念叨着怎么还没吃早饭,让太监再上一份;到了春天,老皇帝却带上了冬天的帽子。人虽迷糊,可太上皇却仍然放不下心,担心儿子处理不好国家大事。
嘉庆四年(公元1799年)正月初三上午,八十九岁的乾隆作诗《望捷》,期待着平息白莲教的消息早日传来,之后突然病发,于养心殿病逝。乾隆死后,北京表面上一切如常,只是官员除掉了帽上的红络。京内舆论认为乾隆的去世,乃是百岁老人的平常事,无须惊慌。
乾隆去世后,在颁布的料理丧事王公大臣名单上,和珅列在诸王之后,众大臣之首。这是嘉庆喂给和珅的定心丸,和珅果然被迷惑了,“且自喜依任如故”。“自喜”二字,活生生地点出了和珅的心态,他对乾隆的忠心与感情,只是为了权力。太上皇死了,只要能保住权力,内心自然还是欢喜的,当然表面上的痛哭功夫还得做足。
不料到了第二天,风云突变,和珅被革去军机大臣、九门提督等官职,被下令在宫内昼夜看守殡殿,不得随意出入,实际上已处于软禁状态。对着乾隆的梓宫,不知此时的和珅作何感想。随后嘉庆又下旨指责和珅冒功领赏,寡廉鲜耻,营私肥橐,导致白莲教起义经年未能平息。这道旨一下,大局已明朗,所有王公大臣都知道这是要惩办和珅了,于是纷纷附和。
正月初五,以刘墉为首的大臣开始上奏,指责和珅的各种不法行径。这刘墉,后世以“刘罗锅”闻名,他的父亲乃是已故去的首席军机大臣刘统勋。
袁灿兴著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