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唐智峰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百花盛开,也是播种的季节。闲暇时,在庭院、阳台或楼顶上栽栽花、种种菜,或在家中插花、制作盆景,不仅可以陶冶情操,还有利于身心健康,有助于延年益寿。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王晓川教授介绍说,园艺活动的养生作用已被医学界所认同,美国和日本等西方国家,甚至还在医院有专门的“园艺疗法”。
楼顶种菜“治”好了多年失眠
家住汉口云林街的董阿姨,住在顶楼八楼。去年秋天,她和老伴一起从离家不远的工地上,像蚂蚁搬家一样,每天用塑料袋提回泥土,二十来天后终于在楼顶平台上弄出了一块三四平方米的菜地。
董阿姨每天将厨余垃圾和狗狗粪便沤成肥料,掺杂到菜地的泥土中,这才种上白菜、香菜。她和老伴每天要打理菜园外,还不断提来泥土,菜地也不断扩大。
“自己种的菜比从菜场买的菜味道要好,每天吃不完。”上周末,董阿姨指着绿油油的白菜薹和香菜对记者说,自己种菜除了可以吃上更安全绿色的蔬菜外,更重要的是让自己的日常生活充实了许多,每天给蔬菜浇水、打理菜地,晒晒太阳,出出汗,身体好多了,以往每到冬春季节常常感冒,现在感冒也少了。看着蔬菜一天一个变化,让人心情舒畅,困扰自己多年的失眠症状,近两个月来“消失殆尽”,几乎都是每天一觉睡到天亮。
每天做半小时园艺堪比进健身房
时下,在城市里像董阿姨这样栽花种菜的人不在少数。王小川教授表示,希望用做园艺来达到强身健心益寿,重要的在于坚持,每天做园艺时间为0.5-1.5小时,才能达到养生目的。
据美国研究人员研究发现,每天做半小时园艺堪比进健身房,不但能燃烧更多卡路里,还能使人心情愉快。适度园艺和散步,可以将心脏病发作的风险减少一半,平均寿命增加7年。从事园艺改善身心健康,坚持3个星期后,可明显提升健康水平,坚持18个月,才有益长寿。
英国家园艺学会曾调查过2000人的园艺活动体会,80%的人认为园艺改善了他们的体质,肌肉得到加强;60%的人认为做完园艺后身体好像充过电一样;另有53%的人说,做过园艺后心情变好了。
日本北九州市西野医院是一家主要治疗老年病的康复医院,那里住着26位84岁-106岁不等的老人,他们在此治疗了6年。有意思的是,恰好有一半数量的老人喜好园艺操作,另一半老人更倾向于室内活动。长时间监测他们身体状况的院长西野宪史发现,喜好园艺的老人中没有一人患老年痴呆,而另一部分人多多少少都出现了些老年痴呆的症状。
因为园艺对于健康的好处,美日等国的许多医院开展了“园艺疗法”。专业上将通过植物栽种与园艺操作来保健身心的方法称为“园艺疗法”,是协助减轻病人病痛、抚慰情绪的有效方式。
美国西雅图的儿童医院、妇产医院、烧伤医院、精神病院等医疗机构,内含的园艺治疗园都各有特色。在日本,为加强对弱势群体的关怀,政府建有五感花园供有特殊需求的人群享用,以刺激人体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五种感官,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把园艺融入生活
随着都市生活节奏的加快,许多人就算爱好园艺活动,也无暇顾及,更别说主动尝试和坚持了。而且,许多大城市高楼林立,道路纵横,地面留给绿化的空间越来越少;城镇居民住宅空间有限,绝大多数都没有独立的院子,加之居民对屋顶、室内、阳台等零星空间或区域利用较差,导致园艺活动不能真正融入到生活。
要把园艺作为一项养生活动,其实并不难。王小川教授建议,首先要把园艺变成一种生活方式。家庭主妇出门购物、买菜时顺带买点鲜花、盆栽,学学插花,用花装饰餐桌、客厅,将这种习惯慢慢融入到生活中,或者利用植物、花卉等美化庭院、屋顶、阳台或室内等有效空间,营造出园艺的氛围。在日本,几乎每个家庭主妇都有这样的习惯。
其次,培养老人的园艺意识,养成从事园艺的习惯。老人退休后时间比较多,家人可为他们购置一些盆摘花卉,有条件的家庭可以让老人在阳台或院子里开辟个小花园,养花、种植盆栽、种菜等。周末、假期时,携带家人多去郊外走走,感受自然,也有助于老人喜爱上园艺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