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游学 我的课堂在路上
2017-03-07 06:49:00 来源:武汉晚报

选择合适类型:知识科普型、自然观赏型、农庄夏令营式的体验考察型、励志拓展型及文化康乐型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越来越多的学生渴望不再单单通过课本获取知识,更希望在真实的场景中获得鲜活的体验。去年年底,教育部等11部门发布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湖北省武汉市也一直都是全国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实验区,随着研学旅行将纳入教学计划,学生跟着教材远行也许不再是梦。

安全问题是研学旅行的关键

肖女士的儿子正在读初中。她自己曾带孩子去过韶山、北京,邱少云的家乡等地,实地给孩子讲故事。她深有体会地说,研学旅行不仅能够缓解学生日常学习的压力,还能帮助他们打开眼界,学习更多新生事物,唯一担心的就是安全问题。有别于普通旅游,如何保证众多未成年学生的安全是研学旅游推广的难点之一,除了安全外,较为普遍的是“游”多“学”少的情况,行程或是目的地的安排不合理,过程中的讲解以及互动环节不到位,常常会让研学旅行变成撒欢野营。

《研学旅行服务规范》对此做出了一系列规定,研学旅行活动的主办方、承办方和供应方应遵循安全第一的原则,全程进行安全防控工作,确保活动安全进行,与合法旅行社合作,签订履行合同,并为每20位学生配置一名带队老师,至少为每个研学旅行团队配置一名安全员、导游人员。希望随着相关法规的出台,能够让研学旅游市场更加规范,并广泛普及研学旅游。

文/邢影

研学旅行是在生活中学习

研学旅行是由学校根据区域特色、学生年龄特点和各学科教学内容需要,组织学生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的方式走出校园,在与平常不同的生活中拓展视野、丰富知识,加深与自然和文化的亲近感,增加对集体生活方式和社会公共道德的体验,研学旅行中小学生的自理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研学旅行中感受祖国大好河山,同时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促进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促进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便是研学旅行的真谛。

不同学段研学旅行类型不同

将于今年5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研学旅行服务规范》中明确将研学旅行进行分类,包括目的地为博物馆植物园的知识科普型、自然观赏型、农庄夏令营式的体验考察型、国防教育基地等内进行的励志拓展型以及文化康乐型。

针对不同学段特点和教育目标,研学产品也应该有不同特色,如小学一至三年级参与研学旅行时,宜设计以知识科普型和文化康类型资源为主的产品;初中年级参与研学旅行时,宜设计以知识科普型、体验考察型和励志拓展型资源为主的产品。在研学过程中,可加入徒步、露营、生存与自救训练、手工制作、团队游戏等教育项目。

  • 相关阅读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