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障碍、吸毒致幻等特殊人群的管理和救助,涉及多个部门,一直是社区警务工作中的难题。天天与社区民警打交道的陈默想,能不能开发一款软件,把各个职能部门整合起来,实现多元共治?
经过半年多查资料、找专业人士请教,2016年初,陈默把自己关在家里整整一个月,写出了长达23页的设计脚本,她把这款软件起名为“阳光微警务”。随后,她跑软件公司找合作、跑科技局求立项。最终,科技局专家组一致同意立项,取得200万元的政府注资,经费列入2017年的项目预算。
2016年5月,“阳光微警务”测试版上线,区综治、公安、卫计、民政、残联等多个职能部门和医疗机构全部入驻“阳光微警务”平台,各部门实现了“一键式”指令无缝对接。随后,此软件在百步亭文卉苑社区试用。2016年5月底,文卉苑社区的精神障碍患者李大姐发病后在小区里纵火,路过群众发现后立刻用“阳光微警务”的“随手拍”功能报警,社区民警沈胜文和社区干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处置。从监护人提出申请,到各项审批流程走完,直至患者收治入院,全程仅用时17分钟。
“这在过去简直不敢想象!以往,这类特殊人群发病后,由于涉及到多个职能部门,从监护人申请到收治入院,大约需要耗时1、2个星期!”事后,社区民警沈胜文感慨地说。
2016年11月,市长万勇等领导专程到百步亭派出所视察,对“阳光微警务”平台给予充分肯定。江岸区委常委、分局局长邬利平说,“阳光微警务”平台运用“互联网+”思维,把政府各职能部门、社区群干、患者家属、社会爱心团体人士整合在了一起,成功实现了对特殊人群的群策群力、多元共治。目前,“阳光微警务”已在全区推广。
记者梁爽通讯员王威黄赤橙唐时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