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说
本报记者郭丽霞
最近,因有专家重提“将法定婚龄降至18岁”的建议,到底多大年龄适合结婚的话题再次引发热议。
如果用《中国诗词大会》所喜欢的表达方式,正方的观点显然是“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反方则认为“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百年身”。
这样的命题,永远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一方面来说,降低法定婚龄,有利于保障事实婚姻者的合法权益,但另一方面,早婚的婚姻质量和子女的教育质量如何保证,是横亘面前的两大难题。
在我国,成年人与未成年人的分界线就是18周岁。从生理上来说,年满18岁的人的确已经发育成熟,具备生育能力。生理的成熟是结婚的必要条件,却非充分条件。
许多人的担心不无道理:允许18岁结婚或许会提高社会的离婚率,因为这正是被爱情遮蔽双眼的冲动年纪,双方整天憧憬着婚后的“诗和远方”,到头来发现绕不过柴米油盐这些“眼前的苟且”,这样毫无准备的婚姻要靠什么维系?
不过,冲动并非是18岁的专利。45岁的李敖与27岁的胡因梦结婚,这段婚姻仅维持了3个月。李敖的说法竟是:我是个完美主义者,有一天,我无意推开没有反锁的卫生间门,见蹲在马桶上的她因便秘满脸憋得通红,实在太不堪了。
许多情况下,我们匆匆开始一段婚姻,又匆匆结束这段婚姻,是因为它不是我们脑海中想象的那个样子。可这是谁的错,怪我咯?当年老师有没有教过你,听课之前先要认真预习课文?
很明显,比起生理的成熟,心理上的成熟对一段婚姻来说更为重要。年龄的增长通常会带来心理上的成熟,但事无绝对。有人18岁就开始创业,有人30岁了还在啃老。朋友的两个孩子,小学四年级的姐姐最爱看英文原版电影,二年级的弟弟心头好仍然是玩泥巴。
除了年龄之外,一个人的成熟度还与性别、个性、家庭环境、成长经历等很多很多因素有关。
那么回到婚姻上来,花到底何时堪折,才不会失足成千古恨?不是我们所指定的季节,而是花自己做好了万全准备,最终绽放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