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世卫生组织数据,至2030年,慢阻肺将成为全球第3位死亡原因。在我国,40岁以上人群的慢阻肺患病率为8.2%。然而,这一疾病已蔓延到中青年人群。在所有呼吸道疾病中,慢阻肺称得上是最“不动声色”杀手。患者往往将反复咳嗽、咳痰、气急等主要症状,误认为是上了年纪或普通感冒所致。
50岁的胡先生以前身体挺好,近两年却感觉有点力不从心,天气稍有风吹草动,他就痰多咳嗽不止,干点什么总觉得累,连上下楼都感到气短,喘个不停。他到以治咳喘为特色的武汉楚天医院接受肺功能检测,结果被诊断为慢阻肺,该院院长刘新通过询问得知,胡先生有着20多年的烟龄。
刘新介绍,正常人肺功能从25岁后会逐渐下降,“老烟枪”肺功能下降速度往往很快。慢阻肺早期症状并不特异,患者在出现咳、痰、喘等症状前,其实肺功能已经下降,如确诊不及时、治疗不规范或病情反复发作,往往可发展成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导致严重的心、肺功能障碍,甚至多个器官的功能衰竭。当有咳嗽或咳痰迁延不愈,气短或呼吸困难等症状时,要及时去医院就医。
他提醒,慢阻肺是可防可治的,早期治疗还能有效缓解肺功能下降,提高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急性发作期,药物直接送达发作时最主要穴位经络,可最大限度发挥其药物作用;症状没发作时,用调理脾肺肾功能的药物免疫刺激,修复气道和肺功能。对40岁以上长期吸烟的慢阻肺高危人群,可每年做次肺功能检查,防患于未然。
记者晏利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