猝死高危人群有望装上“救命开关”
2017-03-22 04:08:00 来源:武汉晚报

本报讯(记者胡方园通讯员杜巍巍高婷)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是心源性猝死的高危人群;专家设想在患者体内植入“救命开关”,提前阻断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从而避免险情。记者昨天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获悉,该院心血管内科江洪教授领衔的“神经再平衡”研究团队一项最新研究成果,为这一设想提供了科学依据。

18日,该研究团队核心成员余锂镭副教授在第66届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年会上汇报了一项名为《心脏交感神经活性的光遗传学调控技术防治室性心律失常》的研究成果,引起与会122个国家的顶尖专家的关注,并获得了ACC2017中国区原创研究评分第一名。中国科学院院士葛均波教授等为其颁奖。

研究团队负责人江洪教授介绍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是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原因,且无有效治愈方法。“防治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成为降低心脏性猝死率的核心关键。”“神经再平衡”研究团队一直致力于通过光遗传学技术,调整心脏交感神经节的功能,从而安全、有效地防治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余锂镭副教授解释说,打开或关闭黄绿光照,心脏交感神经的神经元就可以像灯泡一样被简单地打开或者关闭,这就相当于给原本过度活跃的心脏交感神经系统装上了可以人为调控的“光控”开关。

此外,江洪教授团队还申请了另一项专利:将一种小型刺激器植入到心脏交感神经上,并通过智能手机蓝牙调控开关。专家预计,这一专利如能尽快转化使用,可大幅降低全球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发生心源性猝死的风险。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