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来时春社,梨花落后清明。清明节因时处冬至后第108天,在万物复苏、莺飞草长的春季到来,又被称为踏春节。随着清明小长假的形成,“祭扫”已不是清明节的唯一主题。在许多家庭看来,清明不仅是祭拜逝者的日子,也成了家庭聚会和踏青的节日。在扫墓后与亲友结伴在周边游玩,形成了“扫墓+聚会+出游”的度假方式。加上假期前两日一反常态的晴朗温暖,人们纷纷背上行囊走进花红柳绿的春天,扫墓踏青,回望着也前行着。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10人至20人组成的“家族祭祀团”随处可见。在九峰森林公园,武昌市民伍先生说:“父母去世早,如今我们4个子女也大多当了爷爷奶奶,一大家子20多人,过年都难得凑到一起。清明扫墓之后,亲戚们聚一聚吃个饭,小辈子爬爬山,是个团圆的机会。”
清明小长假各旅游景区、各赏花点和乡村旅游地自助游、自驾游散客人数也明显攀升,全域接待游客,乡村休闲游异彩纷呈。采摘让游客们亲自体验了采摘有机蔬菜、品尝林中果品、做农家饭的乐趣。特别是一家出游,家长带小朋友通过实地体验开展乡土乡情研学旅行成为新热点。走红军路、吃农家饭等红色旅游项目,也受到一个个家庭的追捧。
出游难免不尽人意的地方。主要是景区人流过于集中,游客拥堵时有发生。汉口工农兵路李医生从市郊某景区归来仍心有余悸:景点不规范已经整改好了很多,长假游客数量井喷,相应的应急处置能力跟不上,遇到紧急情况,踩踏什么的根本没法避免。
记者毛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