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维在现场检验施工质量记者周迪摄
目前,天河机场T3航站楼已经进入到启用前的最后阶段。昨天,记者前往探访时看到,醒目的航空信息标识屏已经安装完毕,巨大的透明观光电梯竖立在楼内,部分工人正在进行调试作业。
据了解,这一华中地区最大的航空枢纽中心,仅室内的非公共区域装饰面积就达16.7万平方米,相当于23个标准足球场大小。而鲜为人知的是,参与指挥这项非公共区域装饰施工的,竟然是一名1987年的随州小伙——肖维,他带着25人的管理团队、800人的施工队伍,在6个月时间内,将T3航站楼如变魔术般来了个大变样。
名校毕业生扎根基层从技术员做起
初见肖维时,他看起来比同龄人显得成熟稳重不少,虽然不到30岁,却已是T3航站楼施工方中建三局装饰事业部项目经理。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的他,从2010年毕业伊始就放下了名校毕业生的身段,扎根在各个施工现场,从最基础的技术员做起,直至成为国内在建结构第一高楼——天津117大厦的装饰部主塔楼施工负责人。去年,肖维离开工作了5年的天津,来到天河机场负责非公共区域装饰施工。
“这200天时间里,我基本每天都在现场泡着,可以说是见证着整个T3航站楼的蝶变全过程。”
为抓工期在高架桥上吃住两天
T3航站楼非公共区域装饰工作非常琐碎繁重,许多的工序都需要在短时间内完成,这都给室内装饰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为此,肖维一方面抽调了800多人同时作业,另一方面合理对人员进行配置提升施工效率。
项目安全员何长盛给记者举了个例子,航站楼站楼高架桥是供地面到达的旅客必经之路,共铺贴了近万平米的石材步道砖,其中有5200多平米采用了特别的芝麻黑色石材作为路沿石。根据施工要求,需要在3天内将路沿石全部铺贴完毕。接到任务要求后,肖维出动了近200名工人,采取两班倒不分昼夜进行施工。而他自己则在最开始的两天一夜中,守在现场督战,饿了就吃送来的盒饭,困了就在车上打盹,随时处理、协调现场的各种状况。
在头天晚上11点,眼见现场配备的切割机效率太低,肖维紧急调来了一台新切割设备,可现场却无一人会使用,肖维只能撸起袖子自己上阵,摸索清楚使用方法之后,再手把手教给工人使用。
用针到航站楼里“戳泡泡”
在装饰施工过程中,肖维的足迹踏遍了整个航站楼的角落和房间。据介绍,为满足T3航站楼内设备机房的隔音要求,楼内的所有设备机房墙壁、墙顶,均涂有特制的吸音材料——硬质矿物纤维专用喷涂棉。记者在一处空调机房中看到,这种吸音材料像一层硬质胶壳贴在墙壁上,走进房间之后,周围的声音明显小了不少。据统计,经过喷涂材料处理的墙壁、墙顶面积超过9万平方米。
“喷涂材料全是进口的,都由工人一点一点喷上墙,如果要满足吸音效果,墙壁厚度需要达到3公分且要保证平整度。”为此,肖维每天都要拿着一根针到各个房间去“戳泡泡”,一根针扎下去不到3公分就意味着不合格,需要返工重做。肖维介绍说,上至墙顶、下到墙壁,每平米需要扎5到8处,每处的正负误差不超过5毫米,自己与其他团队成员跑遍了航站楼所有的角落。但经过仔细的质量控制后,验收结果有了明显的提高。据T3航站楼施工监理方执行总监徐德介绍,喷涂材料的一次合格率达到95%以上,超过了此前行业的九成以上合格率的要求。
记者张驰通讯员刘金何长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