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临床防治脂肪肝炎提供新靶点
2017-05-10 07:22:00 来源:武汉晚报

本报讯(记者王震通讯员杨鹏吴江龙)昨从武汉大学获悉,该校李红良教授团队近日在国际顶级杂志《自然·医学》上发表了非酒精性脂肪肝最新研究成果,这是一年多的时间内,这个团队在该刊发表的第三篇该领域研究论文。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是中国发病率最高的慢性肝病类型,目前国内有超过1.5亿患者,其中10~20%会进一步发展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炎,导致该病将逐步发展为肝硬化、肝癌等高风险疾病。目前在世界范围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缺乏有效治疗药物。

李红良团队通过实验,发现名为“TRAF3”的分子在肝脏脂肪变性及胰岛素抵抗方面发挥关键作用,这为防治脂肪肝提供了新思路,该成果去年2月发表在《自然通讯》上;随后,该团队证实一个名为“CFLAR”的分子,它可明显抑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炎症发生,该成果发表在今年2月《自然·医学》上(本报都曾报道)。

经过近9年的探索,他们终于证实名为“Tmbim1”的分子对肝脏脂质堆积、胰岛素抵抗、慢性炎症和纤维化等病理过程发挥关键的抑制作用。该研究是肝脏代谢性疾病研究领域的又一重要发现,为临床防治非酒精性脂肪肝炎及相关疾病提供了新靶点和新策略。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