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动脑筋、爱提问的学生
孟德尔是经典遗传学的奠基人,被誉为现代遗传学之父,他通过豌豆实验,发现了经典遗传学三大基本规律中的两个——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摩尔根则是现代实验生物学奠基人。在孟德尔的经典遗传学向分子遗传学发展演绎的过程中,摩尔根起着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作用。经典遗传学的研究课题主要是基因在亲代和子代之间的传递问题,而分子遗传学则主要研究基因的本质、基因的功能以及基因的变化等问题。
他们相继从理论和实践上指出,一切生命现象都与基因有关,基因是决定生命健康的内在因素,且具有双重属性,即物质性(存在方式)和信息性(根本属性),而米丘林、李森科的“环境影响”学说“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见量变,不见质变,最后什么都没有”。
但教学不能离开教学大纲,孟德尔、摩尔根的遗传学在当时备受打压,甚至惨遭扼杀。而就在这种一边倒的形势下,一个爱动脑筋、爱提问的学生,与那些接受能力特别强、成绩全优却不爱动脑筋、没有任何问题的学生有了明显的差别,袁隆平一只耳朵里灌满了米丘林、李森科的那一套,另一只耳朵里也听到了孟德尔、摩尔根的声音。但无论是苏联科学家的声音,还是美国科学家的声音,他从不偏听偏信,而是竭尽所能将两种声音搞清楚。
他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了国内外多种农业科技书刊,在广泛的阅读中了解了孟德尔、摩尔根的遗传学观点,并有意识地将他们的学术观点同“米丘林、李森科的一套”进行比较,这让他做出了最初的选择。当许多同学凭着对“米丘林、李森科的一套”考取高分时,他已经对那一套不感兴趣。
他早已说过,对不感兴趣的、不喜欢的东西,“只求及格就行”,他把更多的精力用来自学孟德尔、摩尔根的遗传学,有了不懂的问题,他就去请教管先生。管先生“凡过目之书皆能记忆,人或提出问题,耐心一一作答,并能指出其出于某刊几期卷上”。
袁隆平与管相桓先生的交集,仅在大学时代的短短四年,管先生对他的影响还将在他未来的一生中不断续写,管先生对他的一个直接影响就与杂交稻有关。诚然,管先生那时还难以预见这莘莘学子中将会出现一个未来的杂交水稻之父,即便他能够预见会有这样的人物出现,但这个人到底是谁,又将在何时出现,他也难以预见,否则他就真是神了。
不过,他本人从20世纪30年代就开始进行水稻杂交育种研究,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就在征集野生稻种进行远缘杂交试验,据说已获得有希望杂交的种子,但在随后席卷而来的一场史无前例的大浩劫中,这些希望的种子毁于一旦,连他本人也含冤自尽,年仅五十七岁。
陈启文著
湖南文艺出版社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