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细说从头4
2017-05-22 06:12:00 来源:武汉晚报

第一部正名编导的电影

西湖美景八大片,看完了一片又一片,一会儿三潭印月,一会儿雷峰夕照,其实完全是云山雾罩,神秘莫测。照理讲第一部应该拍间谍斗智片,编剧就一客不烦二主了,请他们几位现身说法一下就成了。

他们几位除了小倪神神经经、老三老四地好说两句之外,其他人倒都谈吐文雅,修养有素,看起来也就稳重得多。不过,我喜欢小倪,倒不是因为他是邵音音的爸爸(那时她还没出世呢),而是因为他看起来像个“真小人”,有一句说一句,就差在脑门贴上特务两个字了。虽然俗语说干什么吆喝什么,可是干特务的可不能打锣敲鼓地乱喊乱叫,小倪不管,见面后几天,就和我故作神秘地咬了句耳朵:“我是六组的!”

我当时还真不知道什么叫四组、六组,以为他说的是禅宗的六祖呢。

“噢,六祖我知道,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就是六祖惠能说的。”

小倪一听还真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搞什么嘛?什么树不树台不台的,你是哪一组的?”

“我?我是绘画系西画组的。”我以为他问我在艺专是哪组的呢。

“真!标准的书呆子……”要不是孙育亮赶了来,他还接着数落呢。

后来我才知道,他的身份跟我一样,大家都是国特,不过我是国语特约演员,他则是国民党的特务而已。

没多久,他们果然和邵氏父子公司的二老板谈好了星马版权,若不是严俊的一句话提醒我,我还想拍《赛金花》呢。仔细一想,《赛金花》的确不是部小戏,他们几位老板又限定我不得超出十九万五千元的预算,加上李丽华一个人的酬金就要七万五(经手人总有点好处吧!),还剩下十二万,怎么拍《赛金花》?虽然是黑白片,也不行啊!光制作服装就不得了,不说别的,八国联军的队伍,每一军就算二十套,也要一百六十套了。大戏小预算,准显寒酸相,跟天桥落地的改良评剧蹦蹦戏一样,穿西装,留着小辫就唱上了,那怎么成!干脆,改弦易辙,索性来一出大卡士am的小制作吧,于是我第一部正名编导的电影,就选定了八大头牌的《雪里红》。

《雪里红》的电影剧本,是改编自师陀的《大马戏团》。故事情节、人物桥段本来都差不多,不过越写越背道而驰,拍出来之后,和原著简直就两码子事了。

雪里红,不是做咸菜(又称雪菜)肉丝面的雪里蕻,而是民国初年活跃于东北长白山下的女强盗。两只纤足,一双红鞋,骑白马在雪地里驰骋,喜欢穿一件猩红的斗篷,在雪地里迎风飘摇,如大鹏展翅一般,加上面目姣好,齿白唇红,所以当地的老百姓,就给她起了个“雪里红”的花名。

李翰祥著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4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