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捷著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34
注意,绝对不是老爷子的“同一作品”,而是“不同”的作品。什么意思?就是完全用老爷子的笔法,创作出一幅类似题材的作品。最狠的是,所用材料,笔、墨、彩、纸、印、泥,全是老爷子的遗物,都是民国时期到20世纪80年代之前的产品。
这样“创作”的作品达到一定积累量后,子女开始剧透,家父有一批“传家精品”。弟子写文章,回忆老爷子当年创作其中某作品、某某作品的花絮。引得富豪和大拍卖商纷纷上门重金求购。富豪自然如获至宝,永久珍藏。而拍卖商都是鬼精,即便怀疑有假,拿出去鉴定,绝对没有办法找到任何瑕疵;即使判断有假,也心知肚明,根本不会计较,留着下次再去收购时做不亮相的压价“底牌”,因为他的公司有这样的大师作品上拍,既增加了公司的分量,又拉高了公司业绩,而巨额成交额也为公司带来滚滚佣金。
大家心照不宣,期待下一次的愉快合作。大拍卖商与大画家后人,形成了默契。这些大拍卖商也是过人的机灵鬼,马上到民间,到传世的文房作坊,到处搜罗老墨老纸老彩,专门囤积到自己手中,高价卖给书画名门,或者作为礼物,送过去换得“永久合作”的权益。
这种“顶级黑”,黑到如此程度,一出门不洗即白。随着拍卖成交量的增加,这类作品会逐渐进入各种艺术资料图书,甚至艺术史类的图册。再也不会有人怀疑,不是画家本人作品,唯有天地鬼神和当事人自己的良心明明白白吧。
艺术界的江湖之深,黑幕之厚,三天三夜也说不完。说多了,传出去,我们被人砍了的可能性都有。我这是知耻而后勇,豁出去了。
艺术不应该成为江湖,更不应该成为黑色江湖。走到这一步,既是艺术产业化步子过快、力度过大的结果,又是艺术家和艺术推手失去底线的结果,也是我这样的行业部门领导失职导致的恶果。我承认错误,但我先前没有进到深水区,只是偶尔耳闻,权当八卦了。再有,说一千道一万,就是没有想到,我的下属也正潜伏在这样的江湖深水区呢。
人说不知不为过,我作为专家和行业领导,不知也是过,知了没有效管制,就是过了,是作孽,是罪了啊。
他们干的最缺德的事,当然还不光是跟社会画廊画商勾结起来,坑消费者。这个行业,要么穷困潦倒,要么大发横财、黑心财,人一旦陷进去,难以自拔,胃口会越来越大,阴招、损招、奇招,无所不用其极。
党的十八大之后,中央出台“八项规定”,很多靠公款消费的宾馆酒店,生意一下子就不行了。当时文化厅下面有一个宾馆,过去是政府主办的文化招待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