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翔
这两天,网传的“青岛龙虾事件”不断反转。
先是网友曝文,《青岛再现“天价虾”?结账时单价70元变368元》,说两名西安游客在出租车司机的推荐下,到青岛一餐厅就餐,点了司机强力推荐的“很便宜”的龙虾,但到结账时,出租车司机嘴里70元一斤的龙虾,变成了368元一斤。
此事曝光,事发地青岛崂山的相关部门迅速回应,涉事餐厅联系网友退款并停业整顿。
好熟悉的情节——餐厅与出租车司机勾结价格欺诈、强制消费,这在热门旅游区屡见不鲜,不是2015年青岛天价大虾事件的重演吗?
难得的是,此次整改如此迅速。
不料,几天后,剧情却迅速反转。
官方公布的联合调查结果说:该餐厅对包括龙虾在内的海鲜均在点菜间显著位置明码标价,称量海鲜的秤具检测合格,点菜间录像显示,该游客点菜过程平和正常,餐厅在料理前对该游客告知并请其签字确认。也就是说,餐厅的经营是完全正常的,不存在价格欺诈和强制消费。
昨天,网络上又出现了疑似餐厅经理与该游客的微信聊天记录。在微信上,该游客一会要求餐厅五倍赔偿,一会要求其报销往返青岛的机票,否则不予删除微博。其理直气壮、言辞强硬,与最初微博表现的“不想生事”判若两人。
这几乎演变成一起网络敲诈了。
青岛当地迅速反应,迅速整改,与2015年时互相推诿判若两人,但恐怕矫枉过正了。
如果餐厅经营正常,为什么要退赔餐费?为什么要停业整顿?
也许,在当地政府部门看来,餐厅损失点餐费、损失几天的营业额算不得什么,在维护崂山,维护青岛旅游城市形象面前,迅速息事宁人才是最重要的。
然而,这种舍弃公正的危机公关,随着真相浮出,恐怕会助长另一种个人暴力,也难以真的息事宁人。
(武汉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