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的口弦
越南的口弦
本报讯(记者梅冬妮)我们的祖先是如何从“五音不全”走到“五音齐全”?我们现在熟知的音阶,“哆来咪发索”又是如何形成的?来湖北省博物馆观看“初音”世界口弦文化艺术展,这些关于人类音乐历史最初的问题,都能在这里得到解答。展览于今日正式开幕,展期将持续至11月19日,并免费向市民开放。
口弦琴起源于我国甘肃省天水市境内,是一种具有胚胎型意义的、最为原始的古乐器,素有人类音乐“活化石”的美誉。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小乐器,在我国古代音乐文化系统中,具有抒情、通神、伴舞乃至话语的功能。
在今日开幕的展览上,中国民族博物馆带来了精选的馆藏五分之一的口弦琴藏品,展出的200余套展品来自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
记者昨日提前探馆,发现展厅内还设有多媒体互动装置,以及可供观众触摸演奏的口弦琴实物,增加了展览的互动性和参与感。而今日上午的开幕式上,口弦非遗演奏传承人:彝族的马国国、回族的安宇歌以及蒙古族的文丽,将在现场进行演奏。
(武汉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