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黄亚婷)《朗读者》曾讲述关于《红楼梦》的遇见——“这位妹妹我曾经见过”,董卿说,这是宝玉和黛玉之间,初次见面时欢喜的遇见。
遇见是一种神奇的安排。今年9月,我们想找到并邀请大武汉的有缘人,遇见英文歌剧版《红楼梦》。
曹雪芹写下的初版《红楼梦》距今已有226年。后人对于《红楼梦》的改编从未停止,戏曲、电影、电视剧、话剧……但是用英文演唱全剧、在西方歌剧舞台上演出,这还是头一回。
英文歌剧版《红楼梦》,由一群华裔艺术家联手打造,包括美国麦克阿瑟天才奖获得者、作曲家盛宗亮,华裔导演赖声川,托尼奖获得者、编剧黄哲伦,以及奥斯卡最佳艺术指导叶锦添等。去年9月,该剧在美国演出后,轰动一时。
中国文化有自信走得出去,也更值得被国人熟知和热爱。英文歌剧版《红楼梦》今年9月将在北京、长沙、武汉三地启动内地巡演。在一睹经典之前,我们希望以朗读的方式,寻觅大武汉的“红楼迷”,以文会友,以读会友,最终相约琴台,以歌剧会友。
看歌剧版《红楼梦》
请跳出87版电视剧
本报讯(记者黄丽娟通讯员陈丹)8月26日下午,琴台大剧院艺术大讲堂第45期——“透过歌剧看红楼”在文华书城汉街店拉开帷幕,主讲人、武汉音乐学院声乐系青年教师刘刚说:“歌剧《红楼梦》是一个全新的作品,跳出对87版电视剧根深蒂固的认识,跳出曹雪芹的原著来欣赏,接受和欣赏歌剧会更简单。”
刘刚说,歌剧是一个集体合作的体现。在舞台上,乐队、指挥和歌剧演员一起,合理地将一台演出的音乐整合在一起;幕后的工作人员远比舞台上的人多,如舞美、服装、灯光师、录音师,甚至会有“工匠间”,专门制作花瓶、餐具等这些小道具,“这样才有了一个大制作的整体呈现。”
刘刚介绍,英文版歌剧《红楼梦》的创作是用西方的作曲技法加上中国的舞美,再运用国际惯用的歌剧语言,“中西合璧,也是多元文化的体现,更容易让外国人去理解。”他非常期待该剧在武汉的演出,“英文版歌剧在美国演出时是有字幕的,在中国也会有中文字幕呈现,而且是‘大白话’,观众欣赏起来不会像看曹雪芹原著那样吃力。”
刘刚建议去看歌剧《红楼梦》的武汉观众,穿着方面虽然不用像电影里那样西装革履,礼服加身,但仍然要注意大方得体、端庄整洁,背心拖鞋等不适合进入剧院。
刘刚给读者讲解如何“透过歌剧看红楼”
如果你读过《红楼梦》,如果你有喜欢的篇章和人物,并且愿意朗读出来与众人共享,欢迎加入“武汉娱乐意见”组织的“红楼朗读者”活动。我们也为红楼迷们准备了丰厚的礼品,包括:
(1)评选1名最佳朗读者,参加9月8日在北京举行的英文歌剧版《红楼梦》首演,往返交通、住宿、门票均由我们提供;
(2)评选10名优秀朗读者,观看9月22日、23日的武汉琴台大剧院英文歌剧版《红楼梦》演出,每名优秀朗读者获2张门票;
报名方式:请关注“武汉娱乐意见”(ID:jiufunner),发送你的姓名、电话,以及想要朗读的《红楼梦》章节参与。活动联系人:黄女士,电话18672925212。
(武汉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