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重根枪法十分了得
朝鲜黄海道海州府,古称“孤竹”,朝鲜半岛自古汉风浓郁,该地名或许也得自中原商周之际的孤竹国,此处亦有一山,名曰首阳,正与传说中孤竹国殷商遗民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采薇全义的首阳山同名。
1879年9月2日,首阳山下,进士安泰勋家喜获一子,形貌不凡,胸腹间生有七颗黑痣,遂名之“应七”。
安氏是海州豪族,祖上是13世纪的高丽儒学大宗师安裕,诗礼传家,泰勋之父安仁寿曾为海州地方官,为富且仁,造福桑梓,泰勋昆仲六人,皆知书达理。尤其行三的泰勋,自幼过目成诵,有神童之誉,更为难得的是,他虽饱读儒典,思想却并不守旧,主张向包括日本在内的外国学习先进文明,因此深受当时开化党领袖朴泳孝赏识。
1884年朝鲜甲申政变,开化党事败,安泰勋虽幸免于牵连,但就此心灰意懒,索性率同家眷离开海州府,隐居于信川郡清溪洞,躬耕畎亩,自处江湖之远。
此时的安应七,五六岁年纪,安氏家教虽严,但毕竟农村天地广阔,好玩好动的少年心性尽情释放,久之,性情愈发“轻浮急躁”,不喜读书,安泰勋为之更名“重根”,冀望人如其名,终有稳重老成之日,“应七”则改作表字。
结果改名之后安重根一切如旧,长到十几岁时,更迷上打猎,终日扛着猎枪游走山中,亲友劝其向学,则答之曰“楚霸王项羽‘文字不过记姓名而已’,可他却成了万古英雄”,言下之意,其志不在翰墨,而欲效项羽之类人物,安泰勋只有摇头无奈,慢慢地,对安重根也多有迁就。
后来的韩国独立运动先驱金九,青年时曾在清溪洞安泰勋处暂住避祸,见过少年安重根,他在自传《白凡逸志》中回忆,安泰勋常对次子定根和三子恭根的学业严加督促,“可是对长子重根,似乎不怎么管束”,金九还称,当时只有16岁的安重根枪法已十分了得,“扛着一杆东洋猎枪,每天去打猎,他英姿勃勃,射击技术首屈一指,无论飞禽走兽他都百发百中”。
然而好景不长,彼时朝鲜内忧外患,清溪洞也终非避世桃源,安重根惬意的生活即将被一场变乱打破。
自1878年任内务卿以来,伊藤博文的才干抱负得以尽情施展:1885年主持官制改革,并担任首任内阁总理大臣(首相),次年起主持起草宪法,1888年辞去相位改任枢密院议长,1890年就任首届国会贵族院议长,1892年再任首相。随着国内政事逐渐完成近代化转型,对外的扩张也提上日程。
涉足朝鲜以来,日本一直与朝鲜的宗主国大清明争暗斗。
曲飞著
贵州人民出版社
26
(武汉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