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黄亚婷通讯员陈丹)美国诗人朗费罗说过:“艺术是永恒的,时间则是瞬息即逝的”。前晚,琴台大剧院艺术大讲堂为歌剧《红楼梦》举办了第二场“致敬经典”读书分享会,再次验证伟大艺术具有穿越一切壁垒的魅力,能实现中西、古今的对话。
9月22日、23日将在琴台大剧院上演的《红楼梦》是英文版歌剧,由著名美籍华人作曲家盛宗亮担任作曲及编剧,首位华裔托尼奖得主黄哲伦担任联合编剧,戏剧大师赖声川担任导演,曾经凭借《卧虎藏龙》获得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美术指导”的叶锦添担任舞台及美术设计。
如此以中国文化为内核、以英文表达为外衣来演绎《红楼梦》,此前从未有过。参加读书会的观众们,对此表示十分期待。
特别有意思的是,读书分享会现场的朗读者们,带着不同版本的《红楼梦》。武汉大学教师朱迪,捧着20年前她刚上大学那会儿买的《红楼梦》纸质书,外层包书的书皮已经磨损,书页泛黄,她表示,这么多年,她时时都要拿来读一读,《红楼梦》对她而言是常读常新的。而从事自由弹唱工作的王恩婷,带着iPAD(平板电脑)里的电子版《红楼梦》就来了。
科技日新月异,不管变换了何种形式,《红楼梦》魅力不减。
阅读经典也不全是文科生的事,来参加读书分享会的有不少理科生,朱迪就是理学博士,另一位朗读者丁金华则是水利和岩土工程师。丁金华介绍,他在年少时读《红楼梦》,看的多是故事情节和文字热闹,年岁越长,才越发觉得这是一本包含世事百态的书。
英文版歌剧《红楼梦》的故事主线集中在宝玉、黛玉、宝钗三人之间的爱情。
对于这些人物,朗读者们也有自己的理解。比如,宋琪评价林黛玉“明世故却不世故,这更可贵”,王恩婷认为世间不缺美女也不缺才女,林黛玉之所以经典,正因世上缺她这样的待人真诚、用情至深的真女子,方莺则评价,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代表着最纯粹的爱情关系。
(武汉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