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昌硕与武汉颇有渊源,他曾于1860年、1910年两次莅临湖北武汉
(武汉)李瑞洪
今年是吴昌硕逝世90周年,武汉美术馆“苦铁金石、亘贵书画——吴昌硕作品展”显得尤为重要。
任何天才都不可能在前代人经验束缚的基础上创造出自己的风格。吴昌硕的出现,改变了以往中国书画的笔墨传统,他以更加个性化的阔笔写意技法和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使其作品从纸笔刀石间呈现出一种古拙雄浑的审美意境。吴昌硕“直从书法演画法”“古人为宾我为主”“苦铁画气不画形”等实践和理论主张,影响和启发了后来的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沙孟海等一大批中国书画大家的艺术实践。
作为二十世纪中国画坛“传统出新”最闪耀的一面旗帜,吴昌硕的一生经历了战乱和贫穷,他饱经沧桑报国无门,终将自己一腔爱国情怀倾注于艺术之中,铸就了诗书画印的不朽篇章。我们从他笔下冷艳的梅花、雍容的牡丹、甜硕的荔枝、鲜嫩的白菜等作品中,感受作者对生活的的饱满情趣,以及怫郁昂藏而又充满生机的时代气息。当代绘画大师齐白石曾题诗道:“青藤八大远凡胎,缶老衰年别有才,我愿九泉为走狗,三家(徐渭、朱耷、吴昌硕)门下转轮来”,评价之高,由此可见。
吴昌硕对后世的影响是首屈一指的,他一反飘逸、清淡、疏狂、柔媚等前清画家的常态,以朴质和苍劲的篆书用笔,以简练浑厚的造型,以奇辟空灵的画面布局,使得自己的画风自成风格、卓然独立,遂居中国花鸟画之首。
据史料记载吴昌硕与武汉颇有渊源,他曾于1860年、1910年两次莅临湖北武汉。他为张之洞篆刻过两方“张之洞印”章,1910年之行,他游览了张之洞故居抱冰堂,黄鹤楼等名胜,写下《江行入鄂境》《登黄鹤楼》《游抱冰堂与笙伯、伯平、贞长》等诗作记录其佳话。吴昌硕如此规模的作品展,在武汉美术馆亮相,也是他107年后再到武汉。因此,本次展览亦被画坛称为,吴昌硕“107年后的约会”。
(武汉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