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心医生教患者建立“健康档案”
2017-10-13 07:16:00 来源:汉网

本报讯(记者王恺凝通讯员陈敏李菡)慢性病患者血压、血糖起伏大,自我管理是关键。武汉市第三医院光谷院区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祝芬坐门诊时,对每一位病号都有严格健康管理“考核”,要求患者每天记录自己的血压、用药情况等,有的患者甚至记录了3本。截至昨天,她的100多位患者几乎没有因病情反复而住院的。

“祝医生,这几天气温低,您看看血压情况,需要调药吗?”昨天,在武汉市第三医院光谷院区心血管内科,十多位老病号找到该科副主任医师祝芬复查。记者看到,他们人手一本“健康档案”,上面分表格详细记录了每天的血压、血糖、心率等。祝芬说,这是她坐门诊“考核”患者的一项重要数据。

这几天天气转凉,祝芬尤其关注老病人们的血压情况。一位姓张的婆婆方正的本子上画满方格,工整地记录了一个月来的血压、心率。祝芬一看,最近血压有点不稳定,给她调整药物后,祝芬将打印的处方单帮婆婆贴在本子上,嘱咐用药的同时,还写下下次复查时间。

为何要求患者自建健康档案?祝芬说,老年人心血管疾病容易复发,治疗后的血压管理是关键,但很多老年人不知该如何用药,出现问题也不知道怎么处理,所以病情时常反复。记下每天的血压情况,就可以通过门诊准确指导以控制病情。

65岁的王先生是个“酒麻木”,每天三餐少不了半斤白酒。近两年来,王先生体力明显下降,严重时连平躺都感觉呼吸困难。到医院一查,王先生得了严重的扩张性心肌病,左心比正常人大1.5倍。

祝芬为王先生制定了一套治疗方案,指导他建立自己的健康档案。王先生的病要服用抗凝药物、定期门诊抽血,观察抗凝指标情况,祝芬要他将每次的检查结果按日期顺序贴在病历上,复查时一目了然。祝芬在病历上写下用药注意事项等具体信息,包括每种药吃几颗,多长时间一次,并写下下次门诊时间、地点。

一年多来,王先生已记录了三本健康档案,每次看病都带着。没想到,谨遵医嘱的他病情渐渐好转。今年4月,王先生的心脏在缩小,接受射频消融手术后,7月再次复查,心脏已接近正常大小。

“每一本记录,相当于病人的就医历程。”祝芬说,门诊不仅仅是开药门诊,更是联系患者的窗口,对患者病情进行管理和追踪。

关注“好医”微信号,快捷挂号武汉第三医院专家

(武汉晚报)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