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正在评估于华的康复情况
本报讯(记者刘璇通讯员高婷)患上严重的尘肺病,双肺变成了“乌木”,无法正常呼吸。辗转多地求医无果,于华(化名)回到武汉,十一前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接受了肺移植手术。“终于可以自由呼吸了。”昨天,坐在病床上等待家人办理出院手续的于华,说起自己的病情感慨不已。
57岁的于华家住咸宁,以前是个矿工,2006年因严重的胸闷气短、久咳不愈在当地医院诊断为二期尘肺病,辗转各地求医,两次接受全肺灌洗治疗。近年来,他呼吸日渐困难,走几十米路都会喘得厉害。
今年5月,于华慕名到无锡找到了我国著名肺移植专家陈静瑜教授,陈教授推荐他到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登记肺移植。“当时严重的尘肺病变已经导致他的肺功能丧失殆尽,只有肺移植才能救命。”武大人民医院胸外科林慧庆副教授说,当务之急是找到合适的肺源。
等待器官捐献是个漫长的过程。于华的身体越来越虚弱,焦急的胸外科教授们四处联系,希望能够早点找到合适的供体。9月28日下午,湖北地级市一位农民工意外死亡,家属大义捐献了他的心脏、肝脏、肾脏、肺脏和角膜。29日凌晨,与于华配型一致的肺供体被安全送到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打开胸腔后医生们惊呆了:胸腔粘连成了闭锁状,整个肺乌黑发硬,像乌木一样。将已经彻底罢工的右肺取出,小心翼翼地“换”上移植肺。4个小时后,手术成功完成。术后,于华转入器官移植科ICU,接受严密观察治疗。
全程参与手术的林慧庆副教授介绍,于华的右肺取出后,硬邦邦的,切开后里面全是乌黑的粉尘沉积结节。经过两周康复,于华闯过了急性排斥关、感染关和维护心肺功能关等重重关口。
林慧庆介绍,出院后的头3个月,于华需要好好静养,3个月后他就能像正常人一样工作生活了。
(武汉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