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被告人刘先生在法庭上提交了那份3年前的进货单,试图证明自己是通过正常进货渠道购买的“中华牌”铅笔,但“中华牌”铅笔厂代理律师认为,这份进货单过于简单,没有注明这批铅笔的具体信息,并且没有公章,无法起到证明作用。
庭审中,被告人老杨同样提供了进货单。对方律师认为,需要提供进货合同、正规进货发票等材料。即便提供了这些材料,也只能把批发商追加为被告,老杨本人也无法免责。该律师还称,“一得阁”正规墨水进价每瓶不低于8元,而老杨这批产品进价不到3元,并且正规产品外包装都有防伪标识和查询电话,一般人明显可以分辨真假。
“现实中,我们这种小卖部去批发市场进货,怎么可能签进货合同?也不可能拿到盖公章的正规发票。我承认对‘一得阁’侵权了,但是我一年也卖不出几瓶,实际造成的损害非常小,怎么就核算出来要赔2万元?”老杨认为,“一得阁墨水”应该将打假目标对准批发市场,并且墨水厂曾向他提出赔偿7000元就和解的建议,“一得阁”放着售假源头不追究,有借打假牟利之嫌。
“中华牌”铅笔厂市场部负责人介绍,市场上充斥着大量假冒产品,售价远低于正规产品,吸引消费者,但质量非常恶劣,损害消费者利益的同时,也侵害了商标形象,打假行动是不得不为之。“进货的时候价格明显过低,但他们还是将低价产品买回去销售,这就不能说是不知道真假。目前公司打假是委托给第三方机构进行,索赔包括品牌被侵害程度,以及处理案件投入的人力、物力成本。”
“一得阁”墨水厂打假办魏姓负责人介绍,该品牌是我国老字号,但市场上80%的产品属于假冒,严重损害品牌形象。“南京曾经出现过一起事件,小孩把假冒墨水喝下去,造成人身伤害。假冒产品添加了大量化学品,甚至有毒成分,这样的产品在市场上流通,对正规产品形象损害很大。一次打假行动投入的成本很高,靠向小卖部索赔获利是不可能的。”该负责人说,此次打假行动并不是针对小卖部,而是通过小卖部倒追源头,目前已经在山东打掉了两个制假厂,也打击过多个批发市场。
(武汉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