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古镇
2017-11-03 07:16:00 来源:汉网

一根根被粼粼绿波映照得横斜摇晃的木柱,支撑的不仅是房子,而且是厚重的历史

(成都)李贵平

古镇用不着寻,不要说在乡村,一般城市的周边都不少,比如成都附近,就有洛带、黄龙溪、街子、平乐、安仁、五凤溪……但其中,还有多少是真正的“古”镇?

规整平滑的水泥路,替代了粗砺中泛着油光的青石板,按图建造的屋檐房梁,被刷上鲜红锃亮的油漆。沿街商铺林立,人潮如涌……这些热热闹闹加入克隆大军的新古镇,被我称为“油漆古镇”。

方兴未艾的古镇旅游中,我们到底在欣赏什么?又在寻觅什么?

幸好前不久,我在宁厂镇有了一番寻古的意味。宁厂镇地处长江三峡腹地,镇上房屋大多建于民国,临河而筑,下立木桩,柱上支撑木楼,这样的吊脚楼至今住人上百年。一根根被粼粼绿波映照得横斜摇晃的木柱,支撑的不仅是房子,而且是厚重的历史。

宁厂镇因盐而兴,有5000多年制盐史。至今,一股绿茶色盐泉仍从镇北宝源山洞中汩汩流出。镇上,居民稀稀落落,不足300人,居民大多是上世纪70年代宁厂盐场的退休工人,还有的是从附近高山迁居而来的农家。他们除了看点电视,几乎全然不知山外世界每天在发生什么。

宁厂镇承载了我儿时的记忆。小时候,我常端个木凳去茶馆听外公说三国讲隋唐。晚上看完社戏,枕着连环画,想象峡外的世界是个什么样子。春节一过,我和弟弟随母亲步行到溪口,送别舅舅去深山邮政所上班。羊肠小道上,舅舅步子很快,我觉得他不是大步跨走的,而是被峡谷的风吹走的,一眨眼消失在苍茫云水间。

这些年,我走过国内数十个古镇,可几乎走到哪里,都在汹汹人流中嗅到一股油漆味儿,又一次次痴心不改,探寻真实古镇的踪影。

我常想,那些打造出的古镇,如果只是建筑形态变了样儿还可忍受,大不了少看几眼,一走了之,但一些镇民的精神风貌和为人习气,也越来越远离古朴变得刁钻。记得有一次,我在成都附近的洛带镇买香烟,顺便借用香烟摊儿上的打火机点燃火,却被老板硬生生收了五毛“点火费”。这个精明的男人,瞬间点燃了周围游客鄙夷的怒火。

如今,承载我们温馨记忆的古镇,再不会回到现在的生活了。

(武汉晚报)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