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珠模型、剪纸画、插纸造型、布贴画、丝网花、书法、绘画、摄影作品等数百幅由武汉大学老教授、老职工创作的作品琳琅满目,吸引了本报乐龄朋友们。11月1日,武汉晚报乐龄俱乐部组织20位老人走进武汉大学老年大学,参观学员作品展,与创作者交流切磋。
用泡沫、丝网做的寿桃摆放在竹篮里,衬托着些许塑料绿叶,用彩色铅笔涂画出的桃身粉红使得一篮寿桃鲜嫩逼真,会书法的学员在竹篮上方挂上绸带,用隶书写下“恩情深似海,桃李满天下”,为寿桃赋予了新的含义。象征着世界和平发展的一盘苹果也是武汉大学老年大学学员制作的,长时间不用的口红扔了可惜,寥寥几笔却能造就苹果的新鲜水灵质感。
一座用塑料珠串起的武汉大学石牌坊校门造型吸引了参观者的目光:四个半巴掌大的小灯笼悬挂在校名牌下,用泡沫、白线制作的一群鸽子在周围觅食、休憩,这为立体感十足的石牌坊造型增添了生机活力。用泡沫、丝网制作的水果、蔬菜、鸡蛋挂满了墙面,用废广告纸、旧布料制作的孔雀、龙船、天鹅摆满了桌面。走廊里,展厅中,老年学员们走南闯北拍摄的风景画面震撼耀眼,笔走龙蛇间留下的山水花鸟、篆楷行草生意盎然,遒劲有力。
本报老年之星钱忠全在现场拿起一块旧布,一叠一卷一缝,一朵娇嫩的玫瑰迅速成型,奶奶们围坐在钱老师身旁,目不转睛地边看边学。83岁的高凤琴奶奶是武大老年大学手工艺班班长,患有多种疾病的她一直乐当夕阳红志愿服务队志愿者,她聚起一群退休老太太,将废旧物品打造成栩栩如生的手工艺品,耐心地教大家买材料,搞创作,忘却年龄和病痛。洪山区老年大学学员聂奶奶为这次作品展点赞,她希望乐龄俱乐部多组织大家到老年大学交流切磋,体验各个老年大学不同的活动特色,交到更多的民间达人朋友。
文/图记者余丹夏
(武汉晚报)